邹城市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兜牢底线、培育品牌、服务到位,全面落实好各项帮扶救助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千泉街道兜牢“三条线”

托起群众“幸福底线”

丰富就业渠道线,让勤劳者增收。搭建“1+1+N”人力资源服务联盟,为就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创业指导等“一条龙”“一站式”便捷服务。开发城乡公益岗位800个,把好准入关口,真正让公益性岗位惠及就业困难人员。千泉街道兴隆社区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零散务工等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搭建供需平台,累计服务零工人员500余人。

加强困难帮扶线,让急困者获助。将低保政策保障标准、金额,发放程序、时间等向保障对象公开,确保应纳尽纳、应保尽保。今年以来,城乡低保审批通过277户521人,审核新增城乡特困人员3人。开发“智慧社区”小程序,绑定独居老人信息,老人在家中遇到问题,平台便会向其家人和社区网格员自动发送预警信息。

提升助残服务线,让残疾者乐居。“泉小哥”走家入户摸底排查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实现惠残政策“零跑腿”,截至目前共办理残疾证1776人,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561人。开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在千泉医院、玉泉社区等地建设集残疾人康复、辅助性就业为一体的“如康健园”,共服务残疾人100余人。组织筛查各学龄段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帮助申请残疾人助学73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庄镇培育“三品牌”

凝聚社会救助合力

培育“张庄办 都好办”社会救助品牌。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方式,建立三级网格体系,依托“如康家园”动态检测平台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引进“无名救援队”,形成协同合作、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今年已累计走访困难群众1600余户,救助2196人,发放救助金1257万元。

培育“樱桃花开·童(同)向未来”未保品牌。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以“1+3”“室内+户外”双模式,建设未保总站,设立3处不同功能分站,健全未保机制,明确未保职责,实现全镇未保力量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救助孤儿助学、朝阳助学和残疾学生等140人、发放救助金10.75万元;开展雏鹰课堂、“关爱留守儿童读书”系列活动16场次,覆盖未成年人500余人次。

培育“三本账”退役军人服务品牌。打造“三本账”退役军人服务品牌(牢记“一口清”算好“业务账”、用好“两单一卡”算好“服务账”、开展“牵手活动”算好“感情账”),结合“马扎恳谈”,变“被动坐等”为“主动上门”,做到定期必走访、诉求必回应、困难必帮扶,及时就地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形成了跟踪服务长效机制。今年已累计走访慰问烈属9户11人、抗美援朝老战士4人、孤老优抚对象6人,发放一次性困难帮扶救助金11.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城镇坚持“三到位”

筑牢社会救助保障网

岗位供给“送到位”。深入企业、合作社座谈调研,累计向镇域内山东圣锦食品公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苗马“吨半粮”示范基地等企业输送人才200余人。投资30余万元建设“就业驿站”,配备专职人员,为来访者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技能培训、业务代办等服务。盘活闲置厂房资源,建设“如康家园”和残疾人就业党建联盟,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业。香城“就业驿站”工作入围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揭榜领题标志性项目。

兜底保障“抓到位”。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成果,发放低保资金540万余元、特困救助资金800万余元、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资金300万元。推进电子医保、电子社保申领,群众基本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8.25%。高标准新建韩岭村等3处村级卫生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温馨服务“做到位”。探索建立“香城问事人”服务群众机制,全镇530余名镇村干部、老党员、志愿者化身“问事人”,按照“十户一片、分片管理”的思路,建立网格化包保、常态化走访制度,累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养老扶困、增收致富等问题640余件。香城镇《推动“问事人”服务群众机制显实效见长效》获《中国社区报》刊发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残联“三实”助残服务

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夯实基层基础,增强服务能力。按照“1+16+N”的框架结构搭建市、镇街和村(社区)三级助残服务阵地,推行“党建+助残”模式,残联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今年4月,动员社会各界10.6万人参加“全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知识网络竞赛”,参赛人数位列全国县市区第一,得到中国残联通报表扬。

抓实业务工作,培育亮点典型。创新实施“一核两驱三重七化”管理运营模式,以辅助性就业为“核心”,发挥党建助残联盟引领作用、社会助残联盟示范作用,强化全生命周期照护、残疾人社区康复和高质量就业,推动“如康家园”向标准化、专业化、特色化等“七化”发展。残联就“如康家园”建设在全省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教育就业工作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做实志愿服务,弘扬时代新风。通过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等,推进助残志愿服务走深走实。今年组织了60余支助残志愿服务队伍,走进残疾人家庭、“如康家园”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集中就业企业,开展困难残疾群众“双百”救助、“感恩母亲·爱在邹城”暨关爱特殊家庭优秀母亲、“关爱老兵·守护光明”送义诊等助残活动880余场次。社会助残工作得到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批示肯定,邹城成为“艺童益行”公益项目全国唯一试点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