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节庆云南| 梅葛文化节:传唱千年的彝族史诗 韵致无穷的天籁之音

楚雄彝族梅葛是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无文字记载,千百年来,靠世代口耳传承下来,被视为楚雄彝族的“根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雄彝族自治州州级梅葛代表性传承人周丽珍演唱歌曲《美丽中国、彝家霸酒歌》(11月15日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观众乐在其中(11月15日摄)

“梅葛”是彝语译音,“梅”是“说”的意思,“葛”是“古”的意思,“梅葛”就是说唱远古故事的意思。彝族梅葛完全靠能歌善舞的彝民周而复始地口唱、耳听、心记传承保留下来,形成了一部篇幅宏大,演唱方式和内容相对固定的民族神话史诗。不读书不识字的彝族先民,大多能把天书一般的梅葛脱口唱得举重若轻,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且是那么浑然一体酣畅淋漓。

充满古朴神秘色彩的彝族梅葛是远古彝族人民对万物起源的思维表白,是彝族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彝家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古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马游村梅葛文化广场人山人海(11月15日摄)

梅葛曲调分赤梅葛和辅梅葛两大类,赤梅葛的曲调比较悲楚、忧伤、低沉,辅梅葛的曲调较为婉转抒情。实际演唱中又可分为过山调、老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离别调五种。过山调多在高山野林引吭高歌,调子粗犷响亮。老年梅葛一般在节日聚会、婚嫁丧葬、喜庆盛宴中联唱,内容以开天辟地、创世造物、成家立业为主,腔调低沉婉转。青年梅葛动情缠绵反映纯真情爱生活,多在深夜“做相火”或“串姑娘房”时青年男女即兴对歌。娃娃梅葛就是彝族儿歌,幽默打趣,诙谐顺口。离别调凄婉忧伤,一般为彝族中年男女怀亲愁老所唱。其演唱方式多为男女对唱,一问一答,或主客对歌。

古往今来,世代彝族人民张扬自己想象的翅膀,靠天赋优越的即兴歌舞才能,用梅葛这一特定的曲韵演绎为歌唱、舞蹈艺术语言,在世居的家园自由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游小学学生表演节目《梅葛课间操》(11月15日摄)

50年代,马游坪彝族艺人罗学明曾到人民大会堂演唱。1961年,郭沫若到楚雄,赋诗“百花齐放在边疆,十二兄弟聚一堂,造地造天齐努力,歌舞梅葛溢芬芳”。1982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原文化部嘉奖。美国友人马克·本德尔先生曾亲临马游村考察采风,把《梅葛》翻译成英文于1987年3月在美国《探险》杂志上向世界发表,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8年6月,彝族梅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楚雄彝族梅葛主要分布于楚雄姚安县马游坪,大姚县昙华、三台、桂花,永仁县直苴及牟定县腊弯等彝族聚居区。梅葛文化节,是姚安县以梅葛故地马游坪为主要标志的彝族山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以梅葛调吟唱梅葛为主要内容。民间的通俗叫法是梅葛会,也叫对调子,就是通常讲的赛歌会。

每逢节日,彝族群众都会身着民族盛装,翩翩起舞,弹三弦、吹芦笙、唱梅葛,歌声和芦笙舞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彝家山寨飘荡,热闹非凡,而梅葛文化的艺术和魅力也渗透到了每一个人心中。

梅葛文化节上,不仅能尽情地感受彝族群众聚在一起“吼”上三天三夜的梅葛盛况,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民族体育表演项目,品尝当地特有的洋派鱼、山坡山药、荞粑粑蘸蜂蜜、三角糯米汤等美食。

这个冬天,让我们相约姚安,聆听千年彝族梅葛深厚悠远、韵致无穷的天籁之音,赴一场梅葛文化盛会。

每年冬至彝族年这一天,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将在被誉为“梅葛故地”“歌舞之乡”之称的官屯镇马游村举行“姚安彝族梅葛文化节”,来宾可以聆听到彝族史诗《梅葛》的传唱盛况。

2023年楚雄姚安第二届乡村“村晚”暨梅葛文化节于12月15日14:00在姚安县官屯镇马游村委会梅葛文化广场启幕。本次活动将以展示梅葛文化为主线,分为芦笙欢歌、梅葛新韵、民族团结谱华章三个篇章,由楚雄州艺术剧院、姚安县文化艺术团、马游梅葛文艺队演出。演出包括了梅葛、花灯、坝子腔、小戏、小品等节目,将以“守住梅葛等非遗本源”和“繁荣基层文化”来贯穿整个活动。节日期间,可以观赏原生态彝族梅葛歌舞,品尝到当地最具特色的彝家美食,购买到琳琅满目的彝家农副产品,色彩斑斓、做工精美的彝绣产品以及葫芦笙乐器和传统手工艺品。

《节庆云南》:每一次相逢,都是心飞神怡的小确幸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和爱红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李星佺

本期文案:杨之辉

图片编辑:翟芯冉

海报制作:蔡陈晨

视频制作:孙志杰

素材:楚雄州委宣传部、姚安县委宣传部、姚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