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乐陵史氏共记载有七位进士,十七位举人,然而《乐陵史氏家乘》却记载了一位跨越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举人衔十九世名人---史兆坚,其子如洲北京大学法政系毕业,三位孙子均移美。
一、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 “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光绪三十一年,世凯、之洞会奏:“科举一日不停,士人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绝少。如再迟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求。必须二十馀年后,始得多士之用。拟请宸衷独断,立罢科举。饬下各省督、抚、学政,学堂未办者,从速提倡;已办者,极力扩充。学生之良莠,办学人员之功过,认真考察,不得稍辞其责。”遂诏自丙午科始,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寻谕各省学政专司考校学堂事务。於是沿袭千馀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划除。
迨三十二年,学部奏定,自本年始,每年八月举行一次。并为综覈名实起见,妥议考验章程。将学成试验与入官试验分为两事,酌照分科大学及高等学毕业章程,会同钦派大臣,按所习学科分门考试。酌拟等第,候钦定分别奖给进士、举人等出身。仍将某科字样加於进士等名目之上,以为表识。(见《清史稿》选举志)
二、 1911年,清朝最后一年授举人衔
光绪二十八年八月,清政府批准在山东大学堂附设师范馆,山东师范教育由此开始。山东优级师范先后经历了山东师范馆、山东师范学堂、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不同时期。山东优级师范较之山东师范馆和山东师范学堂,起点更高、管理更加严谨规范、课程设置更加完善。山东优级师范的两届毕业生136人是学校的精华所在,成为民初山东师范教育的中坚力量。史兆坚,乐陵人,宣统三年(1911年)入京学部会试优等,授举人衔。史兆坚是清代废除科举制度后的乐陵最后一位举人(衔),经过学部会试,没有经过科举乡试。
三、史兆坚及后人
四、史如洲的妻子、后人及继夫人黄翠兰遗留济南大明清南门的商业房产。
根据济南市历下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的2023年11月4日的公告,结合家谱和乐陵新芳口述,可以明确,史如洲先后有三位妻子:
即元配窦金泉(陵县人),生女蔓莉;
继配黄翠兰,生长子史德生(移美国),次子胜利,次女蔓华;
继配武镜蓉,生三子史和平(移美国),四子史建国(移美国)。根据和平、建国大名,当是七、八旬的老人了。
星转斗移,沧桑变化,距乐陵清末史兆坚授举人衔已经过去了110余年。幸有伟大的互联网时代与《乐陵史氏家乘》2018年续修,才能探索这位清代乐陵最后一位举人衔的后人传奇。
作者:学军,北京主任律师,溧阳史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