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孤独而漫长”这五个字是狙击生涯最恰当的概括。

1、西蒙·海耶(芬兰)(1905年12月17日—2002年4月1日):绰号“白色死神”,世界狙击之王。

出生于一个名为罗加维的小镇,专业猎人出身,身高只有1.6米。

在苏芬战争中,身穿全白迷彩装,在零下20-40度的环境中,没有光学瞄准镜。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射杀了542名苏军,成为苏联红军的梦魇。

西蒙·海耶

2、伊万·西多连科(前苏联)(1919年 9月12日—1995年):被称为"黑暗中的幽灵"。

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在奔萨国立工艺学院学艺术的他参加红军,后在克里米亚的辛菲罗波尔军事步兵学校训练。

二战期间,奉行“一枪一杀”的精神,用苏联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单枪匹马地杀死了大约500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或许他真正的天赋在于杀戮的艺术。

伊万·西多连科

3、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前苏联):

二战期间,她以个人战绩射杀了494名德军士兵,被誉为苏联女英雄。

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

4、瓦西里·扎伊采夫(前苏联)(1915年3月23日-1991年12月15日):绰号“德军狙击王克星”。

出生于耶勒宁斯科耶的一户普通猎户家庭,“扎伊采夫”在俄语中与“野兔”意思相近,在乌拉山脉中长大。

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共击毙了225名德国及其他轴心国部队的官兵,其中包括11名狙击手。在军史学家眼中声誉最高,被授予“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电影《兵临城下》中同名角色的原型。

瓦西里·扎伊采夫

5、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前苏联)(1916年6月12日-1974年10月10日):绰号"死亡夫人",被称为“狙击女王”。

出生于今乌克兰基辅地区中心的一个小村庄,毕业于基辅狙击手学校 OSOAVIAKhIM。

二战期间,她狙杀309名德军,其中包括36名德军狙击手,是二战苏德战场上德军最痛恨的人。被授予“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墓志铭是她一生最好的诠释:"痛苦如此持久,就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就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6、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德国)(1924年12月23日-2004年10月3日):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狙击手

出生于奥地利塔勒地区布里申的一个传统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优秀的猎人,在现如今奥地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山区长大。

二战期间,有着345次射杀的成绩。特别是在诺曼底登陆阻击战中,用一把K98狙击枪击退盟军的8次进攻,从而坚守住了一个阵地。

马蒂亚斯·海岑诺尔

7、查克·马威尼(美国)(1949年-2002年):绰号“冷血杀手”,被称作最有效的“单兵杀人机器”。

出生于美国奥勒冈州,其父亲也是一位神射手,马威尼在6岁时就能用玩具手枪射中30米以外的花园栅栏上的昆虫,参军后在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兵营的侦察兵狙击手学校学习射击。

越南战争期间,在19个月的时间里,用M40狙击步枪狙杀了319名越军,曾创造过30秒狙杀16人的记录。

查克·马威尼

8、卡罗斯·海斯卡克(美国)(1942年5月20日——1999年2月23日):绰号“白羽毛”。

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盖尔泉的乡下,自小跟着祖母生活,经常进行狩猎补贴家计。

越南战争期间,在丛林中神出鬼没,丛林帽束带上总是夹着一根白羽毛,用一把M25狙击步枪共击杀了93名越军,,非官方击杀统计更达300人以上。

卡罗斯·海斯卡克

9、张桃芳(中国)(1931年7月4日—2007年10月29日):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上甘岭狙神”。

出生于江苏兴化市陈堡镇的一个农村,刚入朝时被分到炊事班帮厨,后在志愿军开展的冷枪冷炮狙击作战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神枪手。

在抗美援朝537高地上,用一支不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M1944型步骑枪,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狙杀了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他的军帽上和袖子上分别有1个和8个弹洞,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最优秀的狙击英雄。

张艺谋电影《狙击手》中主角原型就是他。

张桃芳

10、科宁斯(德国)(?-1943):狙击之王、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

出生于一个猎人世家,打起枪来百发百中。后来担任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培养出了众多狙击射手。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1943年被派往斯大林格勒专门击杀苏联的神枪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反被击毙。电影《兵临城下》中同名角色科宁斯上校的原型。

科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