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菏泽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健康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制度引领,厚植企业发展“肥沃地”

围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先导,发挥市场监管综合职能,帮扶市场主体卸压力、强动力、增活力,不断聚集高质量发展动能。

每年推出一批创新性举措。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市场监管职能,相继出台“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17条”系列创新举措,制定“两不查”“两不罚”“两轻罚”“两减罚”实施办法,创新推出重点领域“云检查”、风险信息“云推送”等一揽子惠企措施,建立“有温度监管执法”模式和“六个一模板工作法”、亲商助企“菜单式”集成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支持和全过程服务。

持续开展“助企护企”活动。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以企业满意为第一标准,把营商环境创新突破作为第一改革工程。积极围绕“231”特色产业体系,自觉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机关成立千人助企特派员团队,根据企业实际,按需匹配精干力量,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针对省市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创新建立“六个一”服务路径。3年来,累计协助企业解决厂房设计、质量检测、信用修复、知识产权纠纷等困难问题2400余个,帮助企业融资60多亿元。经验做法多次获市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市转发推广。

二、服务先行,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

围绕市场主体落得下、长得快、活得好,坚持在惠企服务上快人一步,在政策措施上棋高一招,始终让服务走在监管的前面。

一是靠前服务,让企业更“省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重点领域“云检查”,实行风险预警“云推送”,综合事项“云服务”,对企业无事不扰、有事立办,主动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截至目前,推送《检验到期温馨提示》2.7万余条、《年报提醒》30余万条,推动特种设备定检率持续保持100%、企业年报率位居全省前列。依托“山东食链”平台,实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异常动态“云检查”、上下游交易网上可追溯。借助“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实现监察、检验、预警和手机APP现场检查“四维一体”智慧监管。

二是法治护航,让企业更“放心”。明确执法办案“六必须”“十不准”,大力开展“亮人员身份、亮制度职责、亮评价结果”专题行动,不断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持续深化行风建设。积极开展“普法宣讲”进企业活动,指导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维权。建立重大案件会审制度,强化执法案卷评查,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联动保护和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不断完善,11个县级知识产权调解机构入驻法院调解平台,54个商标品牌维权援助站相继投用,18家社会组织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完成,中国曹县·演出服装/木制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验收,使法治保障更有力、企业维权更便捷。

三是扶持给力,让企业更“暖心”。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菏泽市高价值专利培育综合奖补资金使用方案》,对高价值专利企业实施资金激励,年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资助99.6万元。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协助120家企业获得低息贷款14.7亿元,形成了“创新-融资-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计划3年内扶持30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今年以来,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并下达培训等补助资金1.32亿元,发放个体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利息补贴4700万元,办理退税减税缓税降费33.11亿元。

三、减压释负,助推市场主体“加速跑”

聚焦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不断加大监管服务力度,主动为市场主体减压释负,让企业享受到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

一是针对政府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口岸交通、金融领域、水电气暖“5大”重点领域,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执法检查和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审查。确保重点领域监管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实行质量基础设施线下“一个窗口”和线上“一个平台”服务模式。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为核心,建设“一站式”平台,就地、就近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实施信用修复提速工程,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由法定5个工作日提速为当天办理。印发《关于推行包容审慎信用监管服务经营主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审慎运用、包容修复、优化服务“3个”方面,创新落实失信企业“唤醒”服务,推动处罚和信息修复“两书”同达机制,推行经营异常名录缓冲期管理,在双随机检查中探索建立容错白名单制度,实行轻微差错免列异“容错”修复。今年以来,全市系统修复市场主体信用5600余户。

四是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学法考法减轻处罚制度。坚持“教育为主”“过罚相当”“平等对待”原则,以教育引导督促当事人学习法律法规、纠正违法行为,依法诚信经营。该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减罚案件835件,减轻处罚涉及金额3483.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