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23年秋,一艘装载了200只绵羊的小轮船,悄然离开上海,驶向南中国的核心城市广州。

膻臭熏天的轮船,让人唯恐避之不及,正是这种避之不及的嫌弃,给了船上真正的货物以安全感。

没错,绵羊只是掩护,轮船真正的货物是一个大胡子的苏联人——鲍罗廷,他怀揣着秘密使命,从莫斯科经西伯利亚进入满洲,然后马不停蹄地经北京、上海来到广州,鲍罗廷到达广州的具体时间是10月6日。

10个月以前,孙中山依靠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等人的支持,赶走陈炯明,夺回了广州,将其作为革命及北伐的大本营。期间,孙中山为了获得援助,与苏联建立了联盟关系。鲍罗廷秘密来华,就是这一联盟关系的产物。

据鲍罗廷回忆,初次见面,双方用英文交谈,“孙文非常热烈地欢迎我,让我和他坐在一块,并且目不转睛地凝视我长达数秒钟之久。”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革命,孙中山没理由不感动。

在孙中山看来,鲍罗廷是莫斯卡派来的钦差大臣,是苏联革命秘诀、军火、卢布的代名词,是国民党打倒军阀、统一全国的希望。

事实也正如孙中山期待的那样,在华4年,以鲍罗廷为首的苏联顾问团,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筹建了黄埔军校,创建了北伐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奠定了国民党打垮北洋军阀夺取全国政权的基础。

02

1884年7月,鲍罗廷出生于一个穷苦的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对对政治很感兴趣,16岁出道混政治社团,19岁成为布尔什维克。

鲍罗廷很有组织才能,会多国语言,性格缄默,办事稳重,很快成了布尔什维克在里加(拉脱维亚首府)的重要人物。

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鲍罗廷遭到沙俄政府通缉,于1907年跑路去了美国,在波士顿、芝加哥等地的俄国侨民中做工作,一待就是11年,期间他组建了家庭,有了两个孩子和稳定的工作。

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后,鲍罗廷回到俄国,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他的任务是游走于美国、英国、荷兰、挪威、德国、墨西哥等国家,秘密转移人员、资金,传递情报,建立组织·····

鲍罗廷最擅长的工作是布道,每到一个海外陌生的地方,他都能迅速建立起组织,业务能力极强。1920年,导师接见了鲍罗廷,对其大加赞赏,称他为革命奇才。

1923年1月,《孙文与越飞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与国民党正式结盟。与此同时,第三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也已确立。

大方向定了,还需要人来执行。

经验丰富、久经考验的老革命鲍罗廷,被任命为苏联派驻国民党代表,来华支援中国革命。

孙中山任命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在鲍罗廷的主导下,孙中山开始对国民党进行大大阔斧的改组。

改组前,国民党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软弱涣散,许多党员或腐化堕落,或斗志消沉,党组织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当鲍罗廷问孙中山国民党有多少党员时,孙中山竟然回答不上来。

鲍罗廷很无语:“如果说国民党曾经是一支有组织的力量的话,那么如今他已名存实亡了。”

在他看来,国民党简直不能算一个现代政党,它更像是个帮会组织——组织涣散、政治纲领模糊、内部派系复杂,全靠孙中山的威望在勉励维持。

鲍罗廷的任务,就是把列宁式的政党模式,移植到国民党身上,把国民党变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力量的党。

这样的党拥有高度集中的决策和动员体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政治和战争服务,能做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上传下达,如臂使指。

1923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同时公布,国民党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上下关系和严密组织、严格纪律,要求在国民党活动的各团体中组建党团(类似于党委),以使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鲍罗廷还要求国民党放弃“资产阶级政党”的架子,转变成一个包括工人、农民以及各个革命阶级参加的革命联盟,动员广大民众参加革命。

1924年1月,鲍罗廷通过起草国民党一大宣言和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革命纲领,并正式启动了国共合作。广州成为全国最活跃的革命中心。

经过改组,国民党的主义、组织结构、领导层面貌一新,实现了脱胎换骨。

孙中山评价鲍罗廷说:我对在国民党改组过程中为我们做出贡献的鲍罗廷同志表示深深感谢。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人,他的中国之行显然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事情。

03

党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军队。

为了巩固和扩大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及未来打倒北洋军阀打好基础,鲍罗廷建议孙中山建立自己的军校,培养军政人才。他还致电莫斯科,请求苏联帮助国民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5月,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因选址在广州40里外的黄埔长洲岛,又叫黄埔军校。

鲍罗廷为黄埔军校的建立擘画了宏伟蓝图,学校仿造苏联的建军制度并实行党代表制,确定了以党治军的原则。

不久,苏联提供的大批经费、军械以及军事干部陆续抵达广州,极大地充实了黄埔军校的师资力量。

从创校到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黄埔军校一共办了4期,培养了近5000名军政干部,这些极富生气的革命种子,充实到北伐军的基层,大大提升了北伐军的战斗力。

当然,鲍罗廷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总政治顾问,工作重心在政治方面。军事上的事,更多地是军事总顾问加仑将军在负责,包括设计国民革命军的指挥体系、编制体系、政工制度、后勤制度等等。这方面内容,我在《没有苏联的援助,北伐战争能取得胜利吗?》一文中讲过,不再赘述。

鲍罗廷(中间大胡子)

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鲍罗廷的威望蹭蹭上涨。他参与国民党事物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组织问题还是政策问题,不管是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国民党的所有重要会议,都有鲍罗廷的身影,国民党的所有重大决策,都有鲍罗廷的声音。

鲍罗廷位于广州市中心的住宅,每天访客川流不息,这里俨然成了广州城第二权力中心,鲍罗廷甚至被外界称为国民党的“太上皇”。

美国国务院攻击鲍罗廷:鲍罗廷这位第三国际派驻广州的特使,是这个阴谋网络幕后的邪恶人物,他出手阔绰,散发军火和金钱。

04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曹锟、吴佩孚政权垮台,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三驾马车共掌北洋政府,北方政局突变。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三人之邀,北上共商国是,鲍罗廷随行。在北京期间,孙中山肝癌恶化,生命垂危,鲍罗廷一直守在身边。

逝世前,孙中山留下了《遗嘱》和《致苏联的信》,鲍罗廷是在孙中山《遗嘱》上签字的唯一的外国人,《致苏联的信》则是孙中山口授、鲍罗廷笔录而成。

孙中山的逝世,使国民党失去了统摄人物,国民党内权力格局随之变化。

汪精卫成了国民党一号人物,羽翼渐丰的蒋介石经过复杂权力斗争,掌握了国民政府军事大权,以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老右派,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在争夺最高权力的过程中,蒋介石与鲍罗廷频频发生冲突,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蒋介石逼走汪精卫,迫使鲍罗廷妥协,登上了国民党权力巅峰。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的来龙去脉,大家自行了解,这里只想讲一个问题:鲍罗廷为何斗不过蒋介石?

权斗水平不及蒋介石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鲍罗廷的头上戴着紧箍咒。

鲍罗廷来华前,斯大林给他的任务是帮助国民党,所以当蒋介石不惜掀桌子的时候,鲍罗廷为了不使国民党分裂,为了保证北伐继续推进,不得不一再退让——他承担不起国民党分裂、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的责任。

步步妥协的结果就是,鲍罗廷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被排除在国民党权力中心之外。

鲍罗廷

掌握最高权力之后,蒋介石于1926年7月挥师北伐,北伐军相继打垮了吴佩孚集团和孙传芳集团,几乎拿下来整个南中国。

1926年12月,鲍罗廷和国民党大佬们到达武汉,筹备迁都武汉事宜,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却设在南昌,他不同意迁都武汉,要求迁都南昌。

鲍罗廷与蒋介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1927年1月,蒋介石乘军舰来到武汉,欢迎宴会上,鲍罗廷给蒋介石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古代的君王不听别人意见,不许大臣们讲话,大臣们反驳说,只有狗是不会说话的。

鲍罗廷甚至威胁蒋介石,如果有人做事太过分,我们会想法子打倒他。

蒋介石当场没有发作,回来后在日记里写道:晚,宴会。席间受辱被讥,生平之耻,无踰于此。为被压迫而欲革命,不自由,何不死?

几个月后,蒋介石还念念不忘,他在黄埔同学会上说:在宴会场中几百人的中间,把我一个国民革命军的领袖,又是中国国民党里面的一个领袖,来给他一个外国顾问苏俄代表当奴隶一样教训,这是怎么一个事?······你不只是欺负我个人,不只是压迫我一个人,你完全是欺负我们中国国民党,欺负我们中国人。我哪里可以放过你!

05

蒋介石说这话时的时候,“四·一二”刚刚过去一个星期。

蒋介石最终还是掀了桌子,鲍罗廷成了南京国民政府通缉的对象。

面对这一局面,鲍罗廷在武汉国民政府委员会上提出了“战略退却”:压制工农革命,向地主、资产阶级让步,争取国民党右派。他还幻想依靠汪精卫、唐生智(武汉国民政府的主力)以及冯玉祥的力量来打倒蒋介石。

然而,在蒋介石的拉拢下,汪精卫、冯玉祥与蒋介石就与苏联决裂的问题达成了共识,汪精卫和冯玉祥也决定掀桌子。

1927年6月中旬,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解除鲍罗廷的顾问职务,7月27日,汪精卫等人为鲍罗廷送行,言不由衷地高度评价了鲍罗廷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按计划,鲍罗廷先去河南,经冯玉祥的防区到达西北,然后经外蒙古回国。

鲍罗廷抵达郑州时,南昌起义爆发,汪精卫暴跳如雷,命令冯玉祥逮捕并处决鲍罗廷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冯玉祥拿了苏联那么多援助,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再说他也不想当恶人,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他连夜派人护送鲍罗廷离开郑州,敷衍了汪精卫一番,鲍罗廷这才顺利回国。

作为一个失败者,鲍罗廷回国后坐上了冷板凳。

鲍罗廷

大革命的失败,其实是斯大林对华政策的失败,托洛茨基以及为契机,向斯大林发难,鲍罗廷也饱受指责。

斯大林没有公开批评鲍罗廷,但一直拒绝见他。不见,也是一种很明确的态度。

鲍罗廷很知趣,绝口不提在中国的事,言行举止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的态度,帮助鲍罗廷熬过了恐怖的清洗,然而,悬在鲍罗廷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还是在1949年落下了。

1949年,鲍罗斯因好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出版书籍卷入大案,两人被逮捕,斯特朗被驱逐出苏联,鲍罗廷不知所踪。

1953年9月3日,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报道了鲍罗廷去世的消息,这是第一次有人透露鲍罗廷的死讯,此时距鲍罗廷去世已经2年了。

早在1951年5月,鲍罗廷就是死在了伊尔库兹克附近的一个劳改营里,然后被草草埋葬。

鲍罗廷的一生固然是一个悲剧,但相比他的同行(在中国工作过的),他的命运也不算最坏。

越飞,1927年被迫自杀;加拉罕(首任驻华大使),1937年被处决;加仑,1938年被处决;叶戈罗夫(驻华使馆武官),1939年被处决(一说拒捕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