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为进一步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群众宣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入脑入心,海港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强国复兴有我”——365百姓故事汇》专栏,刊发全区基层干部群众从百姓视角、说百姓语言、用百姓态度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感人故事、奋斗故事、奉献故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区各行业、各领域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为开创海港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在北港镇的小河村也有一位好支书带领村庄创造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后的华永亮,有活力、有干劲、有远见。2012年,在城里早已安家的他,毅然回到小河村。他说:“城里人都住着冬暖夏凉的楼房,开着小汽车,我也想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2013年,华永亮被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这个年轻人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河村紧紧绑在一起。

2013年10月北港镇政府全面启动了圆明山片区4个村的房屋征收工作,其中就有小河村。当时房屋征收在即,村民刘大娘刚收获的一万多斤的红薯正堆在院子里,坚决不肯搬走,这可愁坏了华永亮,既不能打乱了上级部门部署的征拆计划,又不能让刘大娘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这可怎么办呢!华永亮那半个月真是吃住都在村里,白天一得空就开车去找朋友帮忙购买大娘的红薯,甚至去市场一家一家的去问,就为给大娘找买家,晚上则去大娘家说服他们尽快搬迁。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刘大娘将这一万多斤的红薯全部卖光,刘大娘一家也满意地搬离了老屋。他常说:“把一颗心摆正,把一碗水端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就这样,小河村所涉及的192个拆迁户无一差错、无一拆迁上访。

2017年,小河村村民如期搬进了花园式洋房“圆明馨苑”小区,垃圾有人收、屋里宽敞明亮、屋外草绿花红、交通快捷便利,像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一般。村民都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现在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环境好了,如何为村庄寻找到稳定可持续的致富道路呢?华永亮带领两委班子摸索出“土地流转、品牌培育、房产出租、外出劳务”四轮驱动的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首先抓住圆明山片区开发有利契机,参与配套康养小镇开发,流转村内土地1031亩,带动村集体年存款利息收入260万元以上。2019年,小河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出“圆明山”大樱桃,“鹿头山”大葱、白薯等特色品牌,受到市场广泛青睐,村集体及40余户村民累计增收近400万元,实现了村民、集体“双增收”。借助位于城郊区位优势,“两委”干部联系多方渠道,成立馨景劳服务有限公司,帮助全村200余村民外出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5万元以上,有效破解了土地流转后村民就业问题。

目前小河村拥有各类资产达到1亿元以上,村集体每年稳定收益达到300万元以上。村民收入从2012年的人均8000元,增长到了35000元,相比从前翻了4倍多,华永亮也荣获“河北省千名好支书”称号。

十年来,小河村十分注重村两委、党员的培养,严格按照《党章》《党规》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1岁,大专以上学历2人,党支部和村委会均有女性成员;全村党员40人,还广泛吸纳村里学历高、能力强、有活力的年轻人入党,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力量。

这十年来,小河村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小河村以党建为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全市首家镇级党史馆,华永亮担任党史馆的讲解员,专门负责讲好党的故事。自开馆以来,已接待省社科院及80余家机关、企业党支部,近3000余人到党史馆免费参观。

如今的小河村,日子富裕、产业兴旺、邻里和谐、治安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小河村全体党员群众将继续凝心聚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启航新征程!

来源:今日海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