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俄乌局势备受关注,在美国的帮助下,乌克兰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其却经常以失败告终。那么,乌军大反攻为何会失败?战场反攻需要哪些条件呢?

今年6月,在美国的援助下,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发起了代号为“联合力量行动”的大反攻,但结局并没有像乌克兰预想那样成功,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损失惨重,并使得这场反攻陷入僵局。在反攻作战中,双方在多地展开战线,而乌兰军队获利的次数少之又少,首先是北方的卢甘斯克战线,两军的交战重点在于库普扬斯克远接近地。俄罗斯军队占据了一部分有利的高点,并对库普杨斯克进行了清扫,之后便停止行动,只在谢布良斯基森林位置对乌克兰军队的前线部队进行收割。

从俄军的作战方式可以看出其只是想对战线中的乌军进行牵制,而乌军却动用了第21、22、32机械化旅以及第3突击旅前往营救,这些旅装备都是相对齐全的,其中还有全瑞典装备的精锐旅团。而对于乌克兰军队的决定,有人认为,其这么做就是在空耗自己的战役反击兵力,而且在后续的一些战线上乌克兰军队“不顾后果的”将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机动进攻中,但并没有达成战役的目标。为此,乌克兰兵力部署问题也是其在反攻中“全线失利”的原因之一。

除外,在战场上,俄罗斯军队选择固守的方式让乌军难以突破,以赫尔松战役为例,俄军在此次战役中就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方式,采取的是“结硬寨,打呆仗”的固守模式,虽然作为进攻方的乌军稍占上风,利用人数上的优势,突破了俄军的第一道防线,但在后续的进攻中掉入了俄军的口袋阵,并遭受了铺天盖地的火力打击,为此乌方损兵折将,重型装备也几乎损失殆尽,而乌军也在这时基本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不仅如此,美国援助的武器或许也并不适合乌军士兵,其忽略了乌克兰军队自身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美国方面对乌克兰援助的装备多为先进武器,虽然提升了乌军的战斗力,但也使得乌军士兵过于依赖这些装备,从而忽视了作战方式和武器使用的熟练度。在面对实战时,他们会将这些武器装备视为战场上的“救世主”,并忽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术策略的重要性,他们过于侧重美军的作战经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且在培训中,美国方面的战略误导使得乌军在战场上过于追求“美军式胜利”,从而导致了反攻的失败。

而要想在战场反攻中获利则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战术方案的制定,在面对敌军时,需要精确的目标和详细的作战计划,这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此,负责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的人员需拥有优秀的反应能力,并可以快速根据战场情况制定出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战术方案。其次,战斗力的提升也是反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需要具备强大的实力才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为此,需要加大军事装备的研发和更新力度,并提高军队士兵的战斗技能和作战素养,从而增加军队的整体实力,不仅如此,还应注重军地的组织和指挥体系的完善,以提高协同作战的效果。

最后,后勤方面的保障也是反攻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在长时间的战斗中,士兵的身体力行和物资补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会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败。为此,后勤体系建设方面需得到保障和增强,提高物资储备和运输能力,以确保士兵在战斗过程中可以得充分的支援。值得注意的是,士兵心理压力的问题也是反攻胜败的重要因素,在敌军的压迫下,战友的死亡往往会导致其他士兵面临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恐惧,这便会导致士兵的士气低落、自信心的动摇等,从而影响了整个反攻行动的进程。因此,在作战时,需要加强士兵的心理战术培训和辅导,以帮助士兵克服心理障碍,并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

排除这些问题,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反攻胜败的一大问题,乌军一名士兵曾表示,他们在作战中面对过危险的山区战场,多山的地形曲折复杂,大大影响了士兵的进攻速度和机动性。在反攻行动中,他们不仅要面临这些问题,还需要随时用各种遮蔽物来模糊己方的行动轨迹,以确保行动顺利进行。不仅如此,气候条件也是战场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军士兵描述,在反攻作战时他们还经常遇到恶劣天气,这不仅仅对士兵的视野和听觉产生影响,还有士兵会在这些环境中遇难。

总得来说,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在作战的过程中士兵和民众随时都要面临死亡的风险。为此,各国应避免战争的发生,尽量采取和平的外交手段和交谈方式来解决分歧。对于乌克兰目前的情况来讲,其更应该尽快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减少士兵和民众的伤亡率,并将现有的精力放在大力发展国家上,以呈现一个和平且繁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