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每年冬天都要下几场大雪,每逢有人发出“好大的雪”的感叹,“老威海人”会说,比2005年的雪,差远了!言谈间,一副“你真没见过世面”的神情。而2023年的雪,让“老威海人们”也不得不说,有点2005年那个意思了。

2005年12月,作为大众日报驻威海记者站的记者,我亲身经历了那一场场暴雪。那年的雪,大到什么程度?这是降雪即将结束时,我采写刊发在2005年12月22日大众日报上的一篇稿子,题目是:《威海五遇暴雪直接损失3.7亿 积雪最深处超过2米》。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用数据记录了降雪强度之大、危害之大——“12月20日夜间,伴着电闪雷鸣,刚刚放晴两天的威海市,又遭到一场暴风雪的袭击。从12月3日到21日,连续五次强降雪袭击威海,这是1959年威海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雪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降雪过程。12月4日,威海暴雪突破雪深最高历史记录。6日至17日,暴雪一拨强过一拨。据气象台发布信息显示,截至17日上午8时,四次集中降雪使市区降水量达到105.6毫米,积雪最深处超过2米。据统计,由于暴雪接连袭击,截至12月17日,全市共坍塌各类大棚2450个,养鱼、养海参车间受灾面积达105190平方米,海带养殖受灾面积1800亩,猪舍坍塌2720平方米,工业企业厂房、仓库坍塌、损坏27万平方米,民房被压塌117间、受损120间,船只损坏45艘,暴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万元。”

数据是枯燥的,也是抽象的,对比2005年和2023年的降雪,有些细节的变与不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进步。

防滑链的脱销与滞销。2005年降雪一开始,让威海的车主们措手不及。当时小轿车刚刚进入家庭,四驱车数量很少,了解威海地形的人都知道,威海市内陡坡路段非常多,没有防滑链的助力,几乎是寸步难行。一夜之间,威海市内的轮胎防滑链全部脱销。防滑链的高光时刻只此一年,以后就逐渐陷入滞销境地。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2005年之后,没再下过这么大的雪;二是从2005年开始,威海清雪进入了机械时代,随下随清,第二天主路就能畅通;三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四驱车逐步进入家庭,一般的坡路,即使有雪也无需防滑链的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课,从逐个打电话到“群通知”。因为天气恶劣、交通停滞,中小学停课是不得已的应对措施。2005年,QQ群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微信更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停课通知怎么下?只能靠老师们逐个通知到家长。有的家长因为手机关机等原因接不到通知,第二天顶风冒雪把孩子送到学校才发现停课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如今,遇到恶劣天气,QQ群、微信群、钉钉群各种即时通讯方式发挥巨大的作用,短短几分钟时间,通知到位。当年,学校停课只能让孩子自习、写作业,如今,网课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教学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添堵”到“添景”。2005年暴雪期间,绿皮火车是最为稳定的交通方式,威海与下辖各市区之间,主要靠火车来维系。市内交通方面,公交改道、停运,私家车趴窝,每天数千人走路上下班,这景象让人五味杂陈。如果说2005的雪是“添堵”,2023年的雪则是“添景”。威海降暴雪的消息在全网传开后,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乘飞机、坐高铁、自驾车赶来威海,看天鹅、泡温泉、赏雪景、体验冰雪运动。火炬八街这段百余米的海边小街,从夏火到冬,这段坡路成为天然滑雪场,游客们能一直玩到深夜,欢声笑语不畏严寒。继今年夏季迎来4775万外地游客后,“冬游威海”已然叫响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变化,还有不变,每一年的强降雪中,一些故事在重复上演。全民清雪没有变,自愿自发清雪是这座文明城市的传统,如今的威海,每四个人就有一名志愿者,风雪中的蓝马甲、红马甲,是这座城市温暖的底色;守望相助没有变,陡坡路段总少不了“推车侠”的身影,爱心餐厅老板们无偿为清雪大军送去热饭热汤,社区工作人员来到独居老人家中嘘寒问暖,送来生活用品;责任担当没有变,在交通、热力、电力、供水、通讯、商贸流通等重要工作岗位,每个人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默默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在下,今后还将继续下。暴雪遮不住精致,更添了景致,冬日的威海、雪后的威海,真值得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