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口已经到来!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需求空间迅速打开,储能产业成为无可争议的能源风口。

作为重要的能源之城,迎战“新风口”,东营一直全力以赴。近年来,我市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涵盖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多场景应用四大领域的产业格局,储能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竞相发展的局面。

高位谋划,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为统领,一体化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力为我国能源安全作出东营贡献,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内培育、对外招引”,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应用及储能产业集群。

东营发展储能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城市及周边是我国自产原油最为集中的区域、占比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东营作为全国化工第一大市、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基地、全国炼油能力第一大市,优越的产业基础可以为发展储能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加之风光、生物质资源禀赋优越,具有建成千亿千瓦时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色能量翻滚涌动,能源产业风生水起。目前,我市已纳入规划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超30GW,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已实现增量能源消费(扣除原材料用能)全部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从启动到核准用时仅99天,创下国内最快纪录,海上风电A、B1场址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建设、当年达产”的海上风电项目;全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截至2023年9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588.7万千瓦、同比增长89.86%,发电量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2%。

借力资源,储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位于河口区的山东东营学堂100MW/200MWh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现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储能电池仓和变流升压一体机正在运行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工作。

项目于2022年9月开始建设,今年9月底建成,并首次并网运行成功。该项目是山东省2022年储能示范项目,总投资4.6亿元,占地42亩,新建生产综合楼一座及配套消防系统、厂区道路和地面硬化等基础设施,并新建1座220kv节能升压站,升压站内配置1台节能型升压主变,配置72套2.8MWh储能系统及36套PCS逆变升压系统。

省能源局将东营列为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市,我市7个储能项目已投运,总装机规模达399兆瓦/798兆瓦时,规模居全省前列。不仅储电方面,在储油、储气、储碳等方面我市也有不俗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油产业成果丰硕。10月20日,胜利油田新东营原油库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原油库证书,标志着该油库成为国内首座碳中和原油库,对我国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储气产业风生水起。2021年8月25日,位于垦利区的胜利油田永21储气库开始注气,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山东省首座地下天然气储气库,也是全国第一座利用水淹枯竭气藏改建的储气库,设计库容5亿立方米,工作库容2.38亿立方米,日调峰供气能力198万立方米,可满足500万户家庭日用气。

——储碳产业势头渐劲。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输送规模、百公里输送距离、百公斤输送压力的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对我国大规模二氧化碳管道运输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再造优势,多元储能技术风生水起

锂电池储能方面,电解液相关生产企业已达6家;

压缩空气储能方面,油气藏深地空间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完成;

氢储能方面,全省首个绿电制绿氢及绿氢对灰氢替代试点示范项目建成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于此,飞轮储能、重力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方面都取得突破发展。目前,我市已逐渐形成涵盖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多场景应用四大领域的产业格局,储能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竞相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我市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不断擦亮“山东东营——绿色储都”的靓丽名片。

在打造储能产业高地的道路上,东营正大踏步挺进。这背后的底气除了自身的资源优势,更有优渥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为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为储能生产企业提供充足的绿电保障,助力企业破解“碳关税”壁垒。

人均土地面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为储能项目落地提供低成本用地保障;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可以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便利的进出口服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为发展储能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在多重资源的加持下,我市储能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6月底,我市储能电站规模将达到114.9万千瓦,规模有望跃居全省首位。

今天,东营正大力做好“储”文章;未来,打造“绿色储都”东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