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状况愈发恶化,只得将完工68%的中型航母瓦良格号挂牌变卖,这引起了中国海军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分管装备工作的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中将坚决要求购买这艘航母,但内部反对声音较大。

这件事最终没有获得批准。

贺鹏飞为什么要力主引进这艘航母?既然他的意见被否,为什么还称他为“航母之父”?最终瓦良格号还是被买回中国,这中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 贺鹏飞:睿智而遗憾的幕后英雄

贺鹏飞之所以力主引进这艘航母、发展中国的航母事业,与他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大家不知道,贺鹏飞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他是贺龙元帅唯一的儿子,他的上面还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妹妹,标准的根红苗正。

贺龙父子他出生在1946年。据说他名字还大有来头。

一天,贺龙的妻子薛明去看望老一辈革命家关向应。关向应说道:

“我们共事十多年了,我对贺龙佩服,我就希望他有个孩子。我整天躺在床上起不来,没事情,连这个孩子的名字都起好了。贺龙的孩子应该是学字辈,我们俩都特别欣赏岳飞。岳飞字鹏举,叫学飞不好,叫学举也不好。名字么,有名有字。把岳飞的名和字各取一字,我看就叫鹏飞吧。”

可见,老一辈对他寄予的希望,确实在家庭的熏陶下,贺鹏飞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18岁就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曾受父亲冤案株连,遭受迫害关押,当过工人,干过外贸,经历坎坷而丰富,信仰坚定,意志坚强。

1977年10月后到部队工作,整天与装备工作打交道,在总参装备部一干就是15年,其中,当了8年部长;1992年11月,调任海军副司令员,又分管装备建设工作,所以,他深知航母对于海军走向深蓝的极端重要性。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无力支撑继续兴建瓦良格号,1992年,付出大量心血的黑海造船厂,希望有国家出手能够把他们比喻为“即将夭折的儿子”救活,就透过船舶学院和中国主动接触,希望中国造船厂能够把“救死扶伤”。

中国海军获悉后,马上派出一个考察团到黑海造船厂考察,时任海军总装部部长郑明少将就是其中一人。

郑明后来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说:

“这个船可是艘新船,一切都是新的,钢板都是新的,我们当时就建议(买)。我回去写报告,就建议这艘船应该把它买回来。”

由于当时我们国家并不富裕,对是否购买瓦良格号存在分歧。

反对者认为,中国的确需要航母这样的装备,但中国不可能超越自身的综合国力去考虑这件事情。

海军分管装备工作的副司令贺鹏飞则提出:就算不能立即建设航母战斗群,也应该先把船买来进行研究学习,可以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这件事高层最终没有批准,自然始终没有获得批文。

可时间不等人,当时有6个国家有意向购买。海军一方面不甘心瓦良格号落于其他国手中,一方面又不敢向国家要钱买,只得私底下派人到香港找人想办法,通过民间渠道先拍下来。

贺鹏飞曾在总参装备部担任过部长,他找来总参情报部的同事,请他们物色爱国的港商出面办这件事,最终找到了退伍军人徐增平。

徐增平当过兵,知道航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要性,他既有军人的胆识,也有商人的精明,何况本身也有此意,便答应了下来。

在贺鹏飞协调下,由徐增平出面购买瓦格良号也有序推进。

谁知,风云突变,购买和运回工作一波三折。

2001年3月28日,不遗余力推动购买航母的贺鹏飞因突发心脏病于北京逝世,年仅55岁,遗憾地没有等到瓦格良号回到中国的那一天。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变故呢?

这得从徐增平说起。

  • 徐增平:险些酿成大错,但不妨碍他立了首功

徐增平,山东青岛人,1969年参军,1973年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1983年退伍。退伍后选择下海经商,凭借聪明的商业头脑,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可观的财富,5年后移居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他与妻子在香港创办了创律集团,生意蒸蒸日上,人生达到了巅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投资2.1亿港元买下有“港版凡尔赛宫”之称的深水湾37号山顶豪宅而享誉一时。

为什么会选择徐增平,他曾对《南华早报》记者分析说:

“正因我是军人出身的商人,才有这个傻劲!”

至于他为什么会坚持下去,他说:

“这是我的使命感在逼使我必须去做。因为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会把自己新造的航母卖出去,美国﹑法国﹑英国都会造航母,即使航母退役后,宁愿把船拆了,毁了,也不会卖出去,这在这100多年的航母历史上,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要不是碰上苏联解体,瓦良格号是绝对不会被卖的。”

在跟贺鹏飞商议后,他从1996年6月份开始做准备工作:在基辅设立一家公司,聘请了船舶工程师等相关人员一共12人长驻在当地做调研。这个公司直至1999年9月份航母离开黑海船厂才撤离。他本人则从1998年1月到1999年,四次亲自到当地参与洽谈﹑交涉和谈判。

当他在基辅的公司获悉乌克兰政府规定航母售卖后不能用于军事用途之后,徐增平迅速运动,一方面告诉乌方,他计划把航母改装成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赌场酒店,另一方面,他在1997年8月以香港创律公司名义到澳门设立了一个空壳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

这一波操作,徐增平花了600万港元找人办妥所有手续,包括一份由澳门政府批核他的“海上巨型赌船”项目的官方文件。

四个多月后的1998年1月底,他拿着200万美元现金,带齐所有有关证明文件,以及50多瓶62度的二锅头,和两名助手飞往乌克兰开始他难忘的航母谈判之旅。

回亿起当年的情景,徐增平至今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在与船厂管理层和乌克兰官员谈判的主要四天里,我几乎每顿饭都要喝2到3公斤的二蜗头,那种感觉就是整个人都泡在酒精里头。一个饭局十来个人,一喝就是十几瓶。在零下20多度严寒中,开着门窗,还满身大汗。”

凭着二锅头建立的友情,乌克兰政府和船厂答应他以2,000万美元的价钱,连船和40吨重的图纸一起卖给他。

不料,两个多月后,在美西方的政治压力下,乌克兰官方突然通知徐增平,由于其他国家对航母也有兴趣,为公平起见,航母必须通过公开拍卖出售,拍卖会三天之后举行。

1998年3月19日拍卖会如期举行,只有徐增平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是唯一符合招标条件和预备所有官方文件的竞投方。因此,徐增平轻易地击败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的竞投对手,非常巧合地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投得航母。

要知道,前些年的时候,美国造一艘航母的价格是几十亿美金,而瓦良格号航母的两千万美金的价格,绝对算是捡了大便宜。

贺鹏飞将军十分欣喜。

但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2000万美金的购船款只是裸价,要把没有动力的航母拖回中国,还需要付出大量资金。而徐增平当时只是付了定金,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发酵的影响,面临周转困难。

不得已,贺鹏飞派人陪他一起到内地找金融机构融资,理由是在澳门利用瓦良格号航母建一个活动的娱乐项目。

当时,海南还是比较开放的,谈了几家银行,但缺少政府和军队批文的航母项目,根本没有人敢接盘。

直到离付清全部款项还剩一个月时,一家北京公司在看了招标的相关文件后,认为2000万美元拍下这么一个航母有利可图,值得投资。

但公司董事长不放心,要求看红头文件,可徐增平哪里能提供出呢?只好请出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出面背书。

贺鹏飞说得很诚恳:

虽然军队不方便提供文件,但你能促成买航母的事,是有大功于国家、人民的。航空母舰这个东西,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机会。因为以前不会有人卖给我们,以后也不会有。这是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我就连自己都不会原谅。

这一番话,感动了对方。

1998年8月至10月,这家公司为确保事情成功,未经总部董事会研究,就以分公司的资金投资,由此埋下了隐患。

不料,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进一步突显,徐增平通过融资凑齐了购船费用的两千万美金后,只向黑海造船厂交付了一千万美金,剩下的一千万美金被他挪用,主要用于支付在1997年购买的深水湾37号山顶豪宅欠款等。

除此之外,由于搁置的这段时间也产生了不小的停船费。

问题来了,不继续注资,前面的投入就会打水漂。

这家北京公司会怎么做呢?

  • 邵淳:默默付出却含冤受屈,更应该被铭记

这个神秘的投资人就是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

华夏证券是一家国有企业,1992年在北京创立,2005年摘牌,先后经历五届班子更替。在邵淳掌舵时,华夏证券已开始收缩实业投资规模,1997年时,公司就宣布全面停止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政策,禁止总部和各地分支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非证券资产投资。

徐增平挪用资金的事情被发现,搞得包括邵淳在内的一众人员骑虎难下,只得继续注资,最后邵淳和东方汇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岳,与徐增平展开谈判,鉴于其不能完成购买航母和支付款项的进程,要求他立刻转让创律公司80%的股权给东方汇中公司,并对创律公司进行管理层改组,免去徐增平在公司的一切职务,仅保留股东的身份,由戴岳出任创律公司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一职,继续完成了购买瓦良格号事宜。

到1999年4月,在邵淳的逼迫下,徐增平交付尾款,瓦良格号正式在法理上归属中国。

一切工作到位,瓦良格号开始了回国之路。

但按下葫芦起了瓢。

邵淳当时是以华夏证券分公司的钱用于投资航母项目,并且未经总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华夏证券内部高层领导得知后,将这件事一下子捅给有关部门。

这件事引发的反响很大,因为上头并未正式批准任何单位与个人购买航母,有关领导批示:

胆大妄为,严肃查处,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1999年12月3日,邵淳停职接受调查。

直到2018年1月12日,北京纪委正式通知邵淳,关于瓦良格号项目已经结案。鉴于邵淳在投资过程中没有不廉行为,又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组织决定按照公司董事长级别,补发19年来欠发的工资与奖金,并由有关部门给邵淳颁发对中国航母作出突出贡献的证书。

华夏证券最终消失在中国证券市场。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正是因为这个企业的“胆大妄为”,才使得“瓦良格”号最终停靠在中国大连港。

  • 周济谱:请求保护国资,瓦良格号重生

瓦良格号的故事是一场接力赛。

徐增平、邵淳演绎了前半部故事。邵淳被停职后,周济谱接任华夏证券的董事长,毕竟这是国有企业,于是,周济谱请求政府部门出面帮助。得益于政府对国企资产的积极保护,才使瓦良格号终于驶离它的诞生地——黑海口岸,彻底摆脱束缚它的厄运缰绳。

可以说,直到此时政府才真正接触瓦良格号,所以瓦良格号的后半部故事是在周济谱的积极推动下由政府各部门联合演绎的。

一切工作到位,瓦良格号航母开始了回国之路。

1999年7月,由中船重工出动拖船,瓦良格号离开黑海造船厂,被拖往目的地中国。

但不久之后,土耳其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找借口把该船扣在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让瓦良格号航母在黑海上面停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其中巨额的停船费用让人心疼。

主客观形势发生变化,2000年中国政府派出谈判小组,组长是原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马鸿琳,与相关方面展开多轮谈判,最终在2001年11月促使土耳其政府放行,才终于让瓦良格号顺利进入了地中海。

然而这个时候埃及又从中作梗,不让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通过苏伊士运河。

最后被迫无奈,瓦良格号航母只好从北非的直布罗陀海峡绕了非洲一大圈,再经过好望角从印度洋回来,这让原本几个月的路程变成了两年多,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了大连港。

非常凑巧的是,在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的同一天,一直低调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突然注销了公司注册手续,宣布清算关闭。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瓦良格号资料的购买也大费了一番周折。

据前大连造船厂副厂长唐士源透露,中国购买瓦良格号后,乌克兰方面在2000年就开始联系中国,询问是否需要航母资料,他们希望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些资料卖给中国。当时瓦良格号尚未到达中国,加上外汇储备有限,中国没有立即答应。

直到2002年3月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我国的专家观看后,觉得这么好的航母如果只给拆卸了很是可惜,于是便提议在这个基础上再造。

恰好,中船重工在那时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才重新关注这个问题,并向北京方面请示。

北京方面批准后,2002年9月,解放军总装备部派出了一名叫桂士宏的参谋与中船重工一起前往黑海造船厂,与俄罗斯武器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总裁彼得·彼斯杰奇什会面。

当谈判人员将数千页的资料提供给乌方核验时,他们却说现在这些图纸有了俄罗斯这个新的购买者。

谈判陷入了僵局。

谈判小组不愿轻易放弃,因为我们已经买到了航空母舰。在多次推杯换盏后,黑海造船厂私下里表示其实也是更想要卖给中国,因为俄罗斯给出的价格很低。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谈判继续进行,不过,对方表示如果中国要买这些图纸的话,需要提交购买的各种清单,言下之意不想全卖。

但是,当时中国只知道想要造这个航母的图纸,让他们提出具体需要哪些材料,没有造航母经验的中国怎么知道呢。

就在又一次陷入僵局的时候,中方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拿出一部分资料。

好在,黑海造船厂最终并没有咄咄逼人,而是退了一步。双方就价格和交付时间进一步谈判,之后黑海造船厂将那些宝贵的财富交给了中国。

据说,当时中国拿到的图纸,是完完整整,没有被打开过的“原版”,这些图纸对中国后来研发航母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现在提起那段往事,有很多人说“买下图纸是大买卖,这是买下了知识产权!为中船重工点一个大大的赞。”

确实如此,除开现成的航母外,辽宁舰那重达20吨的设计图纸极大地启发了中国,可以说是被中国拿到了苏联第一艘航母——莫斯科号从1962年开造,到瓦良格号从1989年开造的这27年间的航母技术积累。

此后经过多年的研究、续建、改造工程,2012年9月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入役,贺鹏飞等英雄们付出的艰苦努力,到此时真正宣告圆满。

当然,故事的推进中,也伴随了个人的沉浮和企业的盛衰。在这里,不管时代赋予个人的命运如何演绎,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华夏证券、创律集团,还有贺鹏飞、邵淳、徐增平、周济谱,以及许多在购买、拖运瓦良格号过程中提供无私帮助的单位和人们。尽管他们为此付出巨大而一无所获,甚至因此使自己的命运波折起伏,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超越了时空,于自己的民族无疑是一种贡献。

历史是一种客观记忆,而不是遗忘。

百年航母梦终于有了着落,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没有付之东流。

伴随着“辽宁舰”的横空出世,我国又制造出国产航母山东舰,后来又建造了拥有平角甲板、电磁弹射装置的福建号。

瓦良格号的故事虽然划上了句号,但我们坚信,随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以“辽宁舰”为开篇,中国航母一定会在强国路上书写出更多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