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了被称为“少年郑问”的陈某,我们这期聊聊郑问。郑问虚实结合的水墨漫画备受日本漫画界推崇,称其为“亚洲至宝”。是漫画界二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异才”,然而,很多小伙伴可能看过“少年郑问”陈某的《火凤燎原》,却不一定看过郑问的作品《东周英雄传》、《阿鼻剑》、《深邃美丽的亚细亚》等。这怎么看都不像个漫画家,更像个艺术家。
当年第一次看到郑问的作品,是在那个只生存了一年就夭折了的《画王》上。王庸声老先生,当年的想法不仅仅是学习优秀的日漫,还有台漫、港漫、大陆连环画,老爷子想把这些融入到大陆漫画的血脉中。其中就包括郑问的作品,我记得当时刊登的应该是郑问的《恨吞天下(秦始皇)》,这部作品是《东周英雄传》的第八章。当年看到郑问的作品,第一印象就是,此人的作品诡异华丽,与众不同!
很多年后,偶尔看到港漫《大霹雳》,总觉得这画风似曾相识,最后发现,果然是郑问所画。后来随着网络的发达,逐渐将郑问的作品补齐了。
郑问26岁时才进入漫画行业,最早的作品是《战士黑豹》,从早期作品就能看出郑问塑造的角色充满了生命张力。此后又陆续画了《斗神》和《刺客列传》等。水墨手绘漫画《刺客列传》非常出彩,这部作品让郑问在台湾名声大噪。
此后,郑问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与马利合作的《阿鼻剑》中,郑问将西洋画技法与中国水墨画融为一体,虚实结合的画风让他的作品呈现出异样的美感。
郑问阿鼻剑两部套装
¥81.6
随后郑问在日本发表了《东周英雄传》和《深邃美丽的亚细亚》,大受欢迎,日本漫画家协会向他颁发了“优秀赏”,称其为20 年中无人超过他的鬼才、天才、异才,是亚洲至宝。获奖原因嘛,石之森章太郎评价道:“之所以把奖颁给郑问,原因一,是他的画是日本人喜爱的;二是,他画的是日本人做不到的。”《东周英雄传》24位人物各独立成章,虚实结合的画风已经达到了巅峰,具有收藏价值。郑问表示:"我以前是用直觉作画,现在是用意识作画。"
此后,郑问受黄玉郎邀请参与创作港漫《大霹雳》漫画,还与马荣成合作了《风云外传:天下无双》。还为世嘉游戏《郑问之三国志》绘制一百多幅三国人物及场景,还受雷军邀约为金山负责游戏美术,参与作品包括《铁血三国志》、《封神榜2》和《月影传说》等。郑问是极少数受到大陆、港台、日本诸多大佬认可的漫画家,据说黄玉郎要求所有漫画主创人员桌子上要放一本《阿鼻剑》。
坦白而言,郑问的艺术成就很高,而漫画作品在大陆的知名度甚至不如“少年郑问”陈某的《火凤燎原》,究其原因,大概是他的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门槛,在漫画界有一条规则是:画工太好会影响漫画表达。我的亲身体会是,看他的作品,确实常常被他的画技吸引而走神,心思不由自主地不放在剧情上了。这当然不是郑问的问题,更加不是读者的问题,这只是目标受众匹配的问题,就像日本三大民工漫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特定的作品特定的人喜欢,也就足够了。小众和大众,其实都是受众。但郑问对于将艺术手法引入漫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郑问不断尝试将千奇百怪的画法融入到作品中,如牙刷画法、打火机画法、毛线画法等等。下面两幅图的背景,一个是用牙刷涂抹的,一个是用打火机烧出来的。
其实,这是妥妥的艺术家手法和做派,通往艺术之路千万条,创作漫画的路径同样有千万条,当好多漫画创作者将日式漫画的创作规范奉为圭臬时,有的中国画者却能另辟蹊径。通过郑问,至少有两点启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追求和漫画创作是可以并存的!
2017年3月26日,郑问因心梗在台湾过世,享年58岁,天妒英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