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技厅发布辽宁省独角兽企业认定名单,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成为今年沈阳市继十月稻田之后又一获批独角兽企业。截至目前,沈阳市成功包揽全省2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东北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梯次培育,在丰富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中构建“创新企业矩阵”。为促进瞪羚、独角兽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印发《沈阳市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实施方案》,实施“数量做大、质量做优、产业做强、生态做好”四大行动,从遴选培育、政策扶持、平台支撑、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方面明确具体举措,依托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周期孵化链条,变个别成长为批量培育,变自然成长为整合成长,全力推动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家21906家,科技型企业新增数量及总量继续保持东北第一,构建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强、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创新企业矩阵。

二是科技赋能,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助力打造“独门绝技”。为增强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积极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中试基地,编制行业标准,助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打造“硬核科技”“独门绝技”,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年初以来,聚焦机器人、IC装备、储能等重点产业集群,通过揭榜挂帅、定向择优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攻克“真空干泵节能技术”“兆瓦级飞轮储能技术”等178个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新增各类企业创新平台64家,拨付1.39亿元市级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支持企业打造更多具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支持企业做盟主,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推动沈鼓集团、中国航发燃机等3家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示范,遴选国科光明医疗科技等4家企业开展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奖补”变“股权”试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要素集聚,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释放“蝴蝶效应”。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及未来型先导型产业领域,市科技局与市直有关部门、科技服务机构、区县政府协调联动,主动挖掘产业新赛道,培塑发展新模式,配置优势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从财税优惠、金融供给、产业对接、场景开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成长,新松机器人、拓荆科技、微控新能源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并形成“头雁”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今年,围绕我市八大重点产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4家,瞪羚、独角兽企业77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市区两级联动,发挥首席服务官作用,围绕瞪羚、独角兽企业各成长阶段发展所需,在用地审批、人才引进、融资支持、市场培育等方面,提供精准优质高效服务,解决好企业快速成长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助力护航。2023年我市瞪羚、独角兽企业与去年同比增加33.2%,占全省新增总量的43.5%,成为我市壮大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以科技型企业“育苗培干强柱”梯度培育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独角兽企业培育服务机制,实施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组建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加快引育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壮大高成长硬科技企业集群。

(沈阳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