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发射成功。本次发射成功连国防部都转发了,从侧面说明了本次发射任务的重要性。前两次发射报道可都是字少事大的典范,跟本次发射报道完全不同。2020年9月4日第一次发射,航天器在轨两天后返回;2022年8月5日第二次发射,航天器在轨长达276天后才返回。连续发射成功说明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技术状态已经相当稳定。

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一直在稳步前进,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多次发射成功,及长时间在轨飞行,表明了我们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通常都只能用在美国身上,但是我们在多个领域已经都在迎头赶上,美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渐渐也能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通常是指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能够穿越大气层重复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能够运送人员和货物、也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轨道执行任务的航天器,形式上可以是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推进飞行器、各种着陆器、航天飞机等。

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研制情况

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除了常规的可回收火箭、神舟飞船外,就是12月14日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了。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的研制概况如下:

要研制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首先要解决起飞和回收的方式,火箭和神舟飞船都是垂直发射,垂直回收,这种模式不适用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最好的模式是水平起飞+水平回收,但是水平起飞要解决如何冲突大气层的重力推进速度问题。中国航天部门在不断探索中确立了采用垂直起飞+水平回收的方式研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2007年,网络上开始流传出中国“跨大气层航天器”的演示样机。2016年3月,美国媒体报道美军的所有侦察系统全部对准了一架中国轰6飞机,这架轰6飞机上搭载了一艘神龙飞船,中国的“神龙”空天试验飞机进行了第一次试验,验证水平起飞+水平回收的技术可行性。

2020年9月4日,中国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其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从2022年8月5日第二次发射,及今年12月14日的第三次发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是已经确立了垂直起飞+水平回收的方式研制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中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虽然进行了三次试验,但是目前为止均没有官方配图,网络上流传的都是想象图或者经过脱敏的论文,也许是因为过于先进不宜展示。虽然没官方配图,但是不妨碍我们通过分析美国X-37B空天飞机推测我们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能力。

美国空天飞机的研制情况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空天飞机展开探索性试验的国家,一开始项目被称为跨大气层飞行器,后来出现了X-33验证机,美国才正式将项目更名为空天飞机。X-33的设计方案也是采取垂直起飞+水平回收的方式,但是项目因为技术原因未能成功。之后,NASA提出Future-X计划,X-37计划应运而生,X-37的设计方案也是采取垂直起飞+水平回收的方式。2010年X-37B首次试飞成功。

X-37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37B

2011年,美国再次发射X-37B,并在轨运行225天。2014年,X-37B在轨时间达到671天,至2022年11月12日,X-37B结束任务返回地球,累计在轨时间908天。

X-37B已经被国际公认为未来太空战机的发展雏形,X-37B不仅具备在太空部署/回收卫星、太空科学试验,还可以搭载激光武器、导弹,可以攻击卫星及地面目标,因为其在太空,现有的卫星、雷达都未能起到监视作用,作战潜力不容低估。

国际上已经可以摸着X-37B过河了,相信我们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也不会比X-37B差多少。

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CG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CG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