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00年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向北京发动总攻,经过2天激战,联军占领了包括皇宫在内的整个北京城。
为避免各军之间发生冲突,同时也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联军指挥官们讨论决定,对北京城实行分区占领。
分区占领之后,各国指挥官成了各片区的最高统治者,掌握了对片区内的百姓生杀予夺的权力。这意味着不同国家的做事风格,以及各自指挥官的良知多寡,直接决定了各占领区的命运。
据《恽毓鼎庚子日记》记载,各占领区中,“日本最安谧,美次之,英又次之,德最骚扰。”叶昌炽在《缘督庐日记》记载:“英界军律不如美、日之严弊。”
当时,中外各方对各军的观感比较一致:日本、美国纪律最好,占领区很快恢复了秩序,英军次之,法军又次之,德军和俄军军纪败坏,奸淫掳掠的事大部分是这个两个国家干的。
日本表现得最好,是因为它首次参加这种大型国际军事联合行动,想树立自己文明之师的形象,好混入列强圈子;另一方面,日本当时还背着不平等条约,树立良好形象,可以增加印象分,继而增加谈判取消不平等条约的胜算。
德国表现最恶心,是因为它是带着强烈报复心理出兵的——战前,清军士兵当街打死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暴怒不已,他对即将派往中国的军官叫嚣道:“绝不宽贷,不留俘虏,见一个杀一个,让中国人在一千年以后,提到德国都要胆寒。”
至于俄军,一直就是那德行,指望他们文明实在强鹅所难,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
重点说说美国。美国政府给远征军司令沙飞的训令是:尽快恢复中国秩序。
当其他联军四处抢劫之际,沙飞不仅严格管束美军士兵,还张贴布告:敢在美军占领区抢劫者,就地正法。美军士兵沿各街巷巡逻,制止德军越界入户抢劫,帮助追讨赃物,告诉百姓们正常生活、开门做生意。
当各国都强征中国劳工之际,沙飞率先停止强征,改用雇佣方式使用中国劳工,这些中国劳工与美军一道,掩埋尸体,打扫街道,赈济灾民;美军军医制定了卫生规章,对传染源做了处理,防止战后爆发传染病。
不到一个月,美军占领区吸引了很多百姓回迁,商业逐渐恢复。
《庚子大事记》《拳乱纪闻》等文献,对美军的行为是这样评价的:“美官兵在京,善政不可枚举,此举尤为令人生感也。”“美国为地球上称极治之国,今观其来京举动,不若各国之横行强夺,奸淫惨杀;惟一意保护地方,俾阛阓(街市)高枕无忧。”
1901年3月美军计划撤离时,很多居民和店铺业主出面挽留,请求延期撤军——美军带来了秩序和自由,他们恐惧德军或俄军接管美军占领区。
当然,美军和日军军纪较好,并不能否认八国联军侵华的事实,但就战后各国表现而言,确实不能一概而论。以上关于各国军队的表现的观点,均来自于严肃学术论文和历史文献。
02
位于北京内城东南角的观象台,是大清帝国的天文台,台顶有八件大型青铜天文仪器:
康熙年间,南怀仁设计督造的天体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康熙晚年,纪理安设计督造的地平经纬仪;乾隆年间,戴进贤、刘松龄等人制造的玑衡抚辰仪。
此外,观象台台底还有两件明朝建造的大型仪器:浑天仪和简仪。
这十件古天文仪器,是大清官方最重要的天文观测设备,也是世界级科学文化遗产。
就实用价值而言, 这十件古天文仪器,在建造之初,就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看看他们的建造者,南怀仁、纪理安、戴进贤都是欧洲传教士,因为清朝从明朝继承而来的天文仪器越来越不准,测算出来的日历和星象位置错漏百出,大清才被迫重用外国人当钦天监监正,采用西方天文学知识和仪器制造技术,建造新的天文观测仪器。
这些天文仪器,核心科技是西方的,外形和名词是大清的,青铜铸造,古色古香,雕龙画凤,祥云腾涌,满满的中国文化元素。
传教士们懂天文,但并非一流天文学家,他们监造的天文仪器,水平距欧洲同类型产品有一定差距,况且又过去了一两百年,大清的仪器没有迭代更新,差距就更大了。
虽然实用价值不大,但十件古天文仪器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对比欧洲先进天文仪器,其在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上遥遥领先,我们称之为“国宝”并不为过。
不幸的是,庚子事变后,观象台位于德军占领区,古天文仪器因此遭了殃。
1900年11月,瓦德西抵达北京出任八国联军统帅。八国联军统帅听起来很拉风,但其实瓦德西只能统帅在华德军,其他国家的军队不一定给他面子。
瓦德西一来就知道了观象台的情况,他登台参观后,为古天文仪器优美的造型、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冶炼技术所震惊。
还没等他下手,法国人跳了出来,说地平经纬仪是当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赠送给康熙的礼物(仪器装饰带有法国风格,部分重要配件是法国技术),想以此为借口和德国平分这批天文仪器。
瓦德西认为这批仪器在德军占领区,是德国战利品,考虑到德法关系的特殊性(普法战争后,法国对德国有深深的敌意,瓦德西有意消弭这种敌意),他可以平分,但德军有优先挑选权。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德军拆走了天体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仿宋元浑仪,法军拆走了地平经纬仪、象限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仿元简仪。
03
观象台天文仪器被拆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国内外,《纽约时报》《波士顿晚报》《晚间新闻报》以及《泰晤士报》等英美报纸,报道了德法掠夺古天文仪器的野蛮行径,事件随之成为国际大事件。
慈禧太后捅了大窟窿,早跑路了,留守北京负责擦屁股的庆亲王奕劻,派荫昌去和德国公使交涉,请求归还天文仪器,遭到无情拒绝。
显然,单凭清政府的衰样,是要不回来仪器的。
12月3日,美国远征军司令沙飞致信瓦德西,表明了美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立场:严正抗议,强烈反对。
美国为什么要出头?就是单纯的看不惯的德国人的野蛮。
在美国看来,联军此次出兵是为了解救被围攻的使馆人员,是正义行为,德国和一些国家明目张胆的抢劫,有损联军的道义和名誉。
媒体也不嫌事大,纷纷撰文说抢劫天文仪器导致联军内部产生矛盾,各国向联军统帅瓦德西抗议,要求不搬走古天文仪器。
德国媒体反击说,不论什么原因,沙飞都没有权力在一封给总司令的信中,使用如此粗鲁的言语。法国媒体则说,沙飞此举破坏了联军的团结。
《纽约时报》调侃说,德军在攻打北京城的过程中屁贡献没有(德军主力两个月才抵达北京),抢劫倒是最积极。
总之,围绕古天文仪器的事情,各国打起了口水仗,英美媒体猛烈抨击德法,德法东拉西扯辩解。
1900年12月,法国迫于舆论压力,转变了态度,开始陆续归还掠夺的中国文物。
1904年,法国归还了存放在使馆的五件古天文仪器,大清驻法公使孙宝琦亲赴法国外务部致谢。
相比较而言,德国难搞得多了。
1901年8月,德军撤离北京时,将五件天文仪器装上运输船,运回了德国波茨坦,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将它们安放在皇家花园——橙园前的草坪上。
至于外界的批评,对德国政府似乎没有什么影响——脸皮太厚,对负面舆论已经免疫了。
1901年9月醇亲王载沣赴德道歉,威廉二世有意安排载沣在橙园下榻,羞辱效果加倍。
德国趁机要求大清承认:仪器是中国赠予德国的,不是抢来的。
大清再贱,也不会答应这种事,拒绝了。
此后,国际上陆续发生了很多大事,分散了舆论注意力,古天文仪器的热度随之降温。
没有叫板的实力,没有通畅的索要渠道,事情又失去了热度,大清要回古天文仪器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大清已经默认吞下了这个苦果:1905-1906年,钦天监制作了一座折半天体仪和一座小地平经纬仪,加上法国归还的五件仪器,勉强让观象台恢复了运转。
04
事情出现转机,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作,对手躺赢;一种对手作,自己躺赢。
幸运的是,大清碰到了第二种情况。
1914年,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将德国之前的黑历史全扒了出来,意图把德国批倒批臭,打击德国形象,唤醒民众对德仇恨情绪。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美国媒体和政客猛扒德国抢劫古天文仪器的事,该事件再度被炒热。
与此同时,美国天文学家安布罗斯·斯瓦西和望远镜制作师约翰·布拉希尔,受邀前往中国讲学,他们参观了北京古观象台和仪器,被这些文化瑰宝的魅力所折服,对当年德军的行为大为愤慨。
在欢迎宴会上,两位70多岁的老人慷慨激昂地表示,那些遗失的天文仪器应该被安回到原来的基座上,他们要全力协助中国拿回被劫走的天文仪器。
回国后,两位老人在美国天文学界广泛游说,引起了强烈反响,天文学家们认为:德国皇帝就是从一个无助的国家掠夺天文仪器的掠夺者。
天文学界的大佬们开始利用各种关系,包括私人关系,向总统威尔逊和国务卿蓝辛施加影响,请求他们在战后处理中国的仪器问题。
1918年11月,德国战败。英国和法国随即表态,支持让德国归还中国天文仪器。
紧接着,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讨论惩罚同盟国以及协调战后秩序等问题,在美英法等国的支持下,中国代表团在对德议和草约中,明确要求德国“归还辛丑掠去之中国钦天监仪器及他项美术品”。
这一条款,最终形成了《凡尔赛和约》第131条:“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国军队从中国掠去的天文仪器,在本和约实行后12个月内概行归还中国,所有实行此项归还之举所需一切费用,包括拆卸安装、运送及在北京建设之费用在内,亦由德国支付。”
1919年3月31日,德国政府决议归还中国天文仪器。
由于山东问题的外交波折,德国归还古天文仪器的进程受到了影响,直到1920年6月10日,五件天文仪器才从橙园拆卸完毕装上了日本轮船,计划经日本神户,运往中国天津。
8月1日,“南海丸”刚抵达日本,日本政府跳出来搞事情,它以中国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为由,扣押了天文仪器,想以此逼迫中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
德国委托荷兰驻华公使欧登蒂克从中协调,经过复杂交涉,日本最终同意放行。
1921年1月25日,五件古天文仪器运抵天津,5月6日,德国人将仪器装回观象台原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