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身边有糖尿病患者,一定见过他们饭前饭后扎手指的样子,光是看着都能感到隐隐约约的疼痛。他们这种方法是通过指尖血来检测血糖情况,其他类似的还有静脉血检测和组织液检测。这三种方法共同的问题就是创口引起的生理上疼痛,或多或少都会给患者心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不过近两年出现了一种智能手表,只要通过接触皮肤就能测出使用者的血糖值,既消除了痛感,又完全做到了无创检测。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有华为、戴乐行、小米等。编者观察到有挺多糖友开始使用这一新兴产品,从他们评价中能看到“使用方便”、“无痛感”是提到最多的。但难免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比较多人担心的就是这种测糖方法到底有没有宣传的那么准确?

编者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搞清楚血糖手表测糖的原理,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判断靠不靠谱。现在主流的血糖手表运用的技术是通过给皮肤施加微弱的电流,将葡萄糖从组织间液提取出来,根据葡萄糖被传感器上的酶氧化后产生的正负离子计算出血糖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市面上比较畅销的戴乐行为例,他们是测糖领域的先驱者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发,独创了一套联合专利演算法。这个智能算法总共分为三个步骤:终端收集数据、AI建立个人化模型、多种算法综合计算血糖浓度。

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最重要的一步是终端收集数据,这也是突破真正无创连续血糖监测的核心技术所在。

那么这个过程需要收集的是哪些数据?具体有以下三种生理数据:

1.通过光谱吸收原理采集光电信号

因为葡萄糖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影响光的强度和波形。手表配置的微纳葡萄糖多光谱传感器就可以轻松、快速感应到变化,及时采集相应的数据。

2.收集代谢热数值

这是因为葡萄糖是体内主要代谢热的能源物质,它的浓度相应地引起人体代谢的变化,改变生理参数。也就是说身体在摄取食物后,其中的能量被分解并转化成ATP的过程会产生热量,导致身体温度升高。

3.收集光电容积脉搏波(PPG)数据

包括心率、血流速度和心率变异的数据变化,这是糖尿病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辅助指标。结合这些指标才能更全面、科学地对使用者进行血糖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这些终端数据收集后,AI会建立个人化模型,对个人基本数据、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药物及其他疾病因素进行深度学习,最后综合地计算出使用者的血糖浓度。需要注意的是初次使用的时候,使用者首先要进行7次采样数据校准,从而建立私人数据模型。千人千面,每个人的体质、生理反射都各有差异,这种严谨的流程是为了确保每个使用者都能获得精准的测量结果。

现在,戴乐行已经能做到测糖精准度高达99%。这个精准度是经过了超4.3万小时的实验数据和70多万真实患者数据模型的验证,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值得信赖的一款产品。而且这项独创测糖技术拿下了11项测糖发明专利,得到了央视、焦点访谈等权威媒体的高度关注,可以说目前很少有其他品牌有这个科研实力。

编者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血糖手表的功能会越来越智能化,测糖的精准度和可信度也会更高。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帮您对血糖手表测糖的技术原理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在购买的时候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花冤枉钱。但需要说明的是,血糖手表的监测不能代替医疗诊断,必要时请优先听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