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当地大学附近。三年前疫情发生之前,这所大学的大门是向公众开放的,可以自由进入。每天晚上,大家可以在校园体育场的塑料跑道上跑步、打球,沿着人工湖散步,甚至可以去餐厅吃饭。受周围氛围的影响,感觉就像回到了大学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市民进入校园,与大学生互动,互不打扰。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学校安全没有压力,学校资源也没有被利用。当时,当我考虑买房时,“靠近大学”是我的一个重要选择。

然而,这一切在三年的抗疫过程中戛然而止。“禁止非学术人员进入。”大门将所有人与外面隔绝。

我以为,为了抗击疫情,关闭校门并没有什么错。待疫情结束后,将恢复营业。突然等星星、等月亮,终于等到疫情结束。大学的大门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相反,门禁制度却越来越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人们要求大学开门的呼声越来越大,教育部也鼓励大学向社会开放。不过,仍有不少大学可能尝到了“封闭办学”模式的甜头,迟迟没有打开校园大门,普遍与社会保持着距离。

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学正在考虑重新开放校园,这增加了校园管理成本,甚至可能导致责任和权利界限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要知道,我们的大学,尤其是国立大学,不是师生的私有财产,而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他们不仅肩负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工作,更担负着服务社会的重任。大学的使命是以适度的方式向公众开放大学校园,而不影响主要的教育过程。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甚至是我们认为社会动荡的国家,那里的名牌大学的校园是完全开放的,甚至没有围墙。他们为什么不那么关心呢?

国家支持和鼓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开放大学。许多大学也在努力创建开放大学。然而,如果大门紧闭、有人把守,谁相信这样的学校能建成一所开放大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