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叮叮”了很久,原来是高中同学吕发来几段文字。总结起来5个字:
他不关心我。
约定见面中,她说:上半年身体不好,做了一个小手术,现还在居家修养,趁着这段时间她学自己一直都挺感兴趣的钢琴,周末下完课老师说她在钢琴上还是挺有天分的,她现在弹得水平是不少人两三年才能达到的。她回到家之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爱人,还说希望以后能够自己开一家钢琴工作室,她爱人一句话消灭了她所有的热情:
你喜欢自己玩玩就算了,别想开什么工作室,你看教你弹琴的老师那多难维持!
这事没再争论更多,但是他们那天晚上因为另一件小事大吵一架。
吕也知道自己的水平离教别人弹还差得远着呢,也知道运行一家工作室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并且她几乎不可能放弃编制工作去创业。哪怕他老公回应她的,跟她说的那些都是事实,但是,对于她来讲,这些“事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特质、一种可能性,从小被忽视的部分。当她把自己这种未来的可能性分享给爱人时,被一下子打断了。不是冷水浇醒了她,而是扑灭了她的希望。正如上面所说,她知道事实是什么,知道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她需要的是:被看到!
这就好比强迫症,患者知道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但还是拗不过自己心里那个劲儿。那个股什么劲儿呢?是曾经没被满足、被压抑的愿望和可能。
电影《素人特工》的主人公赵风喜欢攀爬是因为只有站在顶点才是众人仰望的时刻,他也提到小时候就喜欢爬楼梯。为什么站在高处对他来讲,或者说被别人仰望对他来说是那么享受的呢?如果他能知道为什么这个部分是因何而起,他可能还是个跑酷爱好者,但一定不再是个loser、不再是咸鱼1号。
被压抑的、曾经没有机会被看到的愿望,某个机缘巧合它会呈现出来,它的出现可能不那么合时宜,就有了你的“应该、必须”:明明知道有99%的把握,却为1%担心不已。我了解:你的目的不是要达成你的未完成愿望,但被忽视的部分,你是非常需要被看到、被理解、被关照到、被安抚到的。这跟事实到底是什么,是真老虎还是假老虎本身没有关系。因为你在理智层面当然清楚,假老虎不能成真,你只是缺少面对这个“假面具”的勇气。被压抑的部分需要被发现,并且不断的灌注勇气和力量。
发现,也可以看成是“觉察”,这是第一步;
有了觉察,人就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跟过去不是断裂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也就不会被欲望拖着走;一切的发生都是有选择权的,都是有意识的,是一种悬浮注意的状态。
灌注,也可以看成是流动的永动机,这是重要的第二步;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根管子,只有管子里装了水,流动起来才是活的,不然的话,管子会很快风化掉。
森田疗法对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的应对核心指向标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能把它当成是目标状态,不然很容易陷入到“我这样做是不是顺其自然,我有没有为所当为”的怪圈内,它不应该成为一种检验标准,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指引。事实上,你能够多大程度上对自己有所觉察、保持觉知,也就能够多大程度上顺应了。
当保持觉知、保持觉察的过程中,你就没有再跟自己犯拧巴,这一刻就是通畅的,是流动的。持续的保持觉知,身心会自动流动起来,症状早也消失在流动中了。
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中的观息法,经由观察呼吸的训练,培养觉知当下的能力,以往被压抑的部分也会在静坐观息法练习中逐渐显现,呈现即疗愈。每天2次,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静坐观息法练习,增强的不仅是觉察,更是为自己灌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能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