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

由于工作原因,很久没写东西了,跟大家说声抱歉,以后有时间还会继续写下去。

最近甘肃发生地震,非常不幸,同胞们受灾了。还好我们身在一个有温度的国度,社会各界迅速加入到抗震救灾中,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这是那些自诩人权社会,却干着肮脏事情的国度永远无法赶上的。

我一直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包容的一个国度,5000年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怎么与人相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了解自己文化的原因。

说回主题,四川的朋友,和对古蜀文化、三星堆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本期笔侠要给大家聊的这个古镇——海窝子古镇

说到这个古镇,在成都住了很多年的我都是很晚才知道的,和洛带、黄龙溪、街子、平乐这些古镇比起来,海窝子古镇算是比较冷门的一个古镇。

原因无它,热门的古镇都集中在古代交通要道上,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官道……而海窝子的尽头,是茫茫龙门山(岷山余脉)。如图:

海窝子古镇的旁边,有一条河,叫湔江,它的下游叫鸭子河,鸭子河的旁边,有一处著名遗址,就是三星堆

三星堆和海窝子有什么关系呢?

离海窝子不远的龙门山上,有一处铜矿,叫宝山铜矿(现已成为旅游景点)。以前我就分析过,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很有可能就来自于宝山铜矿。

不久前,三星堆考古公布的检验结果显示:三星堆青铜器成分果然和宝山铜矿吻合。这就印证了我之前的推断:鱼凫王在龙门山发现了宝贵的铜矿,并在那里加工成青铜器,然后通过湔江水路运到三星堆。如图:

那么,鱼凫王是怎么发现铜矿的呢?这就得从他们的祖先说起了。

有专家和前辈们提出过:古蜀人有可能是从两条路进入成都平原的,一条是沿岷江河谷,经都江堰进入,这是确凿的;还有一条可能是在汶川分道,然后翻越龙门山进入湔江上游,也就是宝山铜矿,然后沿河而下,以打渔捕猎为生,是为鱼凫氏,三星堆,就是鱼凫氏的鼎盛时期。

对于路线问题,笔侠有些疑问:古人逐水而居,离开了岷江,这些古人翻越龙门山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有能力翻越吗?况且,那个时代正是冰进期,古蜀人走出岷山的起因就是贡嘎雪山冰进。

我的推测是:鱼凫氏和蚕丛氏、柏灌氏一样,也是从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然后从湔江中游溯江而上,进入龙门山。而海窝子的位置,刚好处在这个历史的交叉点上。

大家应该嗅到一点海窝子的味道了吧?

不错,它应该是鱼凫氏早期的聚居点和文化政治中心。后来,随着冰进消退,气候变热,湔江下游水量充沛,他们逐渐向下迁徙,来到了如今的三星堆。如图:

笔侠和朋友

那么,海窝子的故事仅此而已么?

否也,三星堆衰落后,海窝子并未没落,鱼凫氏的后裔回到了他们的龙兴之地,湔江上游,接受杜宇氏的统治。

杜宇为了安抚鱼凫氏的遗民,不惜设了两个都城,一个是郫邑,一个是瞿上

大家很容易被现在的成都市郫都区位置误导,以为郫邑就在今天的郫都区。实际上,早前的郫邑治所在湔江中游,后来由于水患得到控制,才逐渐迁徙到现在的郫都城区。

也就是说:杜宇王的一个都城在海窝子附近,它的规格,应该不小于三星堆。相信在未来,这里将会有重大考古发现,其规格,一定超过三星堆。

很多人将金沙遗址作为杜宇氏的都城,我可以大胆地说:不可能。之前我已论证过,不再赘述。

对三星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海窝子,看看湔江上游,看看鱼凫湿地公园,看看龙门山,看看宝山铜矿。

当你驱车沿河谷进入龙门山时,你脑海中会浮现出当初鱼凫氏向这里进发的壮阔画面,以及他们如何将精美的青铜器运到三星堆的种种设想。

只不过,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豪情壮志,他们只是为了简单的——生存。

好了,海窝子古镇的故事就聊到这里了。古蜀国将如何向后继续发展?我们以后再聊。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请点赞和打赏,多少随意,打赏金额将全部用于下期内容创作,并会在作品开篇特别鸣谢,搞文化不易,多谢支持!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