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这么奇怪。在辽宁舰问世之前,谁能想到即将“夭折的儿子”瓦良格号航母,会与中国的百年航母梦产生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是在不经意间,由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推动,历史记下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瓦良格号开启了中国的航母之路。

  • 三艘在建航母命运各不相同

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当时前苏联在乌克兰的尼古拉夫黑海造船厂里有三条航母在建:

第一条就是库兹涅佐夫号,它的完工率已经达到了98%,还剩2%没有完成。

第二条是瓦良格号,它的完工率是68%,船体已经建好了,但是设备没有安装,另外,电缆还没有完全完成,还差百分之十几。

第三条叫无量洛夫斯基号,这是前苏联的第10条航母,而且是个核动力航母,当时的完成率只有17%,船体刚合拢,机器没装。

这三条船,后来命运的命运各有不同。

第一条库兹涅佐夫号,在苏联解体的前期,虽然还没有完工,但是它能开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就强行把它开回,没有任何手续。

第二条和第三条船,因为开不动,就留在乌克兰。

当时乌克兰的经济非常糟糕,通货膨胀惊人。原来一个卢布值1.6美元,到苏联解体以后,3000个卢布才合1美元,高时甚至3500个卢布才合1美元也不奇怪。所以,当时买一张莫斯科到北京的火车票,1美元就够了,还是软卧。

在这种情况下,忽然冒出来一家挪威的公司,要向乌克兰订购4艘大吨位油轮,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乌方高兴坏了。对方很快就交了订金,麻烦来了,因为船台几乎是满的。不得已,乌方决定把无量罗夫斯克号卖了,虽然它是一条核动力的航母,但它完工率最低,只有17%,卖了它船台就能腾出来。

事情也出奇地顺利,刚刚决定变卖,就有挪威公司来交定金了,紧接着就拿电焊把它大卸八块,一块一块的钢堆在码头上,全部撤除完毕,这家挪威公司拿走了一块钢,就消失了。

后来知道,这是美国人在背后策划的。美国中情局通过这种方式就消灭了前苏联的一个战略资源。

现在就剩“瓦良格”号了。“瓦良格”号确实来头不小,1983年,前苏联决定建造第二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即瓦良格号,这是为苏联海军建造的第三代航母。

该航母满载排水量6.7万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飞行甲板最大宽度73米,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良格号从1985年底开工建造,1988年11月25日下水。最初被命名为里加号,1990年7月改名为瓦良格号,以纪念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到了1991年11月,“瓦良格”已建好68%,但当年12月,苏联就解体了,1992年航母船厂失去财政来源而被逼停止航母建造工程,1993年11月,乌克兰政府正式下达停建命令,1995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交由黑海造船厂自行处置,这为瓦良格号的对外出售打开了法理空间。

其实早在1992年,“瓦良格”号的兴建工程被逼中断后,黑海造船厂就马上透过船舶学院和中国主动接触,因为他们对这艘航母寄托着特殊的感情。

中国海军获悉后,马上派出一个考察团到黑海造船厂考察,郑明就是其中一人。

据当时与乌方接触的时任海军总装部部长郑明少将表示,乌克兰船厂的负责人曾经对中方代表团说,希望中国造船厂能够把“瓦良格”号——这个他们比喻为“即将夭折的儿子”救活。

郑明后来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说:

“这个船可是艘新船,一切都是新的,钢板都是新的,我们当时就建议(买)。我回去写报告,就建议这艘船应该把它买回来。但考虑到当时情况,中国(政府)并没有把它买回来。”
  • 备受列强欺凌,中国有个航母梦

为什么乌克兰会想到中国?

可能是大家曾经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可能更重要的是,过去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百年来一直有个航母梦。

近百年来,中国的海上力量一直比较薄弱。

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大清北洋舰队覆灭之后,被民族雪耻的梦想所激励,拥有一支足以自保的强大海军、拥有足够守护自己辽阔海疆的航母编队,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奢望。

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此后他屡次提出建造航母的具体计划。

1970年代初中苏交恶后,我国的海岛时常受到周边国家的侵扰,美军也频频派遣飞机到南海侦察,毛泽东在中国成功研发“两弹一星”项目后,即下令全军随时准备与美苏两大巨头打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中央同时下令海军着手研究航母方案,由1954年赴前苏联学习专业海军技术的刘华清上将亲自带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外宾时感慨地说:

“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1980年5月,刘华清陪同耿飚副总理访问美国,美方安排参观了 “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回来后,刘华清即不断上书中央,建议尽快研发航母。

1982年8月,刘华清任海军司令员以后,曾说过“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

1987年刘华清提出,搞航母不能等,财力不够也要早论证。他设想“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他还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

“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一定要建航空母舰!”

1996年台海危机时,面对美国双航母的威胁,为了弥补海军舰艇火力不足的状况,当时把坦克、大炮都拉上了民船。

拥有一艘航母对于我国海军来说意义重大。

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媒体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遗憾的是,刘华清于2011年1月14日去世,没有见到他梦寐以求的中国航母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家实力逐步提升,民间的航母情结也日趋高涨。

对于拥有辉煌历史,曾经高喊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中国人来说,扫荡晚晴以来的孱弱之势,重回强国阵列,这种心情是十分迫切的。拥有航母,是整个民族的热切期待和自信回归。

1999年,山东青年企业家卢恩光携带一张1000万元的支票和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专程赶到北京,向有关部门捐出支票,并倡议有识之士共同关心国防建设,为国家捐建一艘航空母舰。

同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军飞机轰炸,《中国船舶报》第11期头版头条发表《我们应该拥有航空母舰》一文,北大、清华校园同时发出“倡议书”,呼吁国家尽快建造航空母舰,发展尖端武器,倡议大家为建设强大的国防捐款。

《河南青年报》编辑部19名记者曾捐款2000元,上海、杭州等地都有捐款活动,支持建造航母。

成都的一家企业和四川大学摄影协会联合发起“建我航母、强我国防”的义卖义捐活动。

  • 百年梦想终于实现

苏联一解体,我们国家的军方就注意到瓦良格号,就想把它买过来。

从1991年开始做调研,1992年底,开始派人与乌克兰方面沟通。1995年12月,乌克兰库奇马总统访问北京,随总统出访的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基纳赫便与中国方面就瓦良格号一事进行了初步磋商。

到1996年的时候,终于工作做下来了,因为乌克兰用不着,它可以把这船卖给中国。但是,必须要通过招标的手续,这个手续要健全。

1997年底,乌克兰主动以废船价格向中国推销瓦良格号船体,不过为避免国际纠纷,希望中方最好由第三方民事公司出面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就正式向国家打了报告,要求立项。

然而,在高层,关于航母的争论,还没有取得统一和一致的意见,所以,航母立项被否。其中一个主要理由是当年中国经济不许可,国家负担不起研发航母这类“烧钱”的武器。

然而,海军从未放弃他们的“航母梦”。这个时候拖不起,当时有6个国家都想要买这个船,中国只是其中一家。

既然国家不能负担巨额的研发经费,买一座现成的航母似乎是更好的选择。碍于国家当时的财政状况,海军一方面不甘心“瓦良格”号落于其他国家手中,一方面也不敢向国家要钱买,就私底下却派人到香港找人想办法。

据国务院所属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中国航母》一书透露,当时海军在香港找了两名知名商人,可惜均遭拒绝,最后才找到徐增平。

1998年4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澳门博彩公司——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家公司通过竞标,战胜韩国和美国的竞拍对手,以2000万美元的废铁代价买下瓦良格号。

于是,历史在不经意,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百年航母梦联系了在一起,演绎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瓦良格故事,我曾在上篇撰写过《买回瓦良格号一波三折,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但这四个人功不可没!》,感兴趣的友友可以找来读读。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抵达了大连港, 2009年4月27日,瓦良格号进入大连船舶重工的30万吨级船坞,5月底舰艏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也被铲去,8月21日改造作业正式开始。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央军委向海军接舰部队授予军旗,国防部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称为辽宁,同日早上,中国海军举行了交接入列仪式,辽宁舰正式交付予解放军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并不奇怪,它有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在中国自强不息的强国路上,瓦良格号与中国发生了联系,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因为中国辽阔的海疆无疑需要航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