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352字

预计阅读时间:6.5分钟

1.

还有几天,2023年就要结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时间的流逝变得很快,十几岁的时候夕阳晃晃悠悠,落日都很慢,到了三十,注意到窗外的阳光打在桌上,等下一次转头望窗外,天却暗了。

可能因为轰轰烈烈,或者是热烈地追寻自由的时刻越来越少,也可能是记忆里的锚点逐渐减少,就连跟朋友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一年又一年,从前是骑着自行车,后来成了坐上高铁。

翻开手机相册,旅行的次数也在降低,还好下半年因为新书的出版,跟屏幕另一边的朋友见了面,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除此以外,手机相册里最多的是天空,其次就是街边遇到的小猫。

这两天也收拾了家,我从一个不怎么爱收拾家的人,变成了一个日常都要吸尘扫地的人。前半年在苏州,后来回了北京,行李第一时间都收拾完,却没怎么添置新的东西,所以收拾起来也不怎么费劲,把东西归到原处就好。

当然,还是有新的东西的,就是我写这篇文章身后的书架,刚搬来的时候第一时间买了书架,底下空了两行,现在算是满满当当。一个写作者必然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不过今年还是读了不少的书,比从前的每一年都多一些。推荐的书单发在上一篇文章里了,这里也不是想推荐书,更不是想说自己有多厉害,而是随着日常变得更琐碎,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能够供我歇息片刻的地方越来越少,读书成了性价比最高的事,只要觉得烦躁的时候,只要打开书,我就还能平静下来。

我想,很多朋友阅读的感受也是如此,功利性的收获还存在,非功利性的收获占比却越来越高,也成为了阅读的主要目的。

这一年我每天的步数也在增加,倒不是因为去了很多地方,而是我开始喜欢散步了。

签售的途中,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在书店周边随便逛逛。在苏州又或者是在北京的时候,基本上每天晚上忙完,我都会出门走走。我常去的商场就那么几个,但我喜欢在商场周边走,漫无目的地走,有时候能遇到流浪的小猫,有时候能遇到街边卖花的阿姨,有时候看到什么小吃摊,都会想起李富贵,有时候也会走到菜市场旁边,买点菜买点水果。

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人问我,一个人怎么获得松弛感,或者是怎么才能最快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的办法就是读会书,或者出门散步,因为这两件事能让我感觉自己是在活着的,而不是像个机器。有一天,我路过一座天桥,天桥的一边正对上夕阳,这座天桥连着地铁,来来往往的是步履匆匆又疲惫的人们,可在路过天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或看一会夕阳,或拿出手机拍上一张。大概这也是我们能感觉到是在活着的瞬间,即使它看似那么渺小。

最近的北京很冷,上上周下的雪,今天还没有化。

因为天气原因,我实在是遭不住,散步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能去地铁能直接到的商场就去,想着去商场外边散步,刚走出商场,就被风给撞了回来。

说起来,我刚来北京的那几年很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有雪,我是个南方孩子,看到雪总是兴奋。但这两年我开始不那么喜欢冬天了,因为城市里有很多需要在外边赶路的人。

2.

既然是年终总结,绕不开的永远是自己的书。

但之前文章写了很多,也不准备再多说,只是想感谢每一位朋友的阅读。

8月份出版的作品,眨眼都快从一本新书变成一本旧书了,下一本书在准备,但还没开始写,只是在累积素材,目前的感觉是素材累积的还不够,还需要再去花一些时间。2024年的1月,我大概就会开始动笔,会写得快还是写得慢呢?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

也因为新书的出版,见了很多老朋友,久别重逢大概是这世上最值得开心的事。 尤其是看到多年前就在文字里相识的朋友,这么多年过去,居然还能在匆忙的世界里见一面。 即使就像我先前写的,日子变得极快,又同时变得琐碎,每一年能回忆起的锚点越来越少,但好在每一年,总还有。

我走过的每一家书店,聊起天来,都诉说着行业的艰难;读者朋友们的信我也看完了,很多,还好时间也拉的足够长,每一站结束开始慢慢读。大体上,大家对于过去的三年都心有余悸,而新来的2023年,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换句话说,恐怕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回到2019年的状态。风持续地刮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论是房价,还是工作,无论是情感,还是前途,都不再那么明晰,或者说都不再能完全掌控。

这一点也是我前段时间反复在想的,一种很难以言说的,缓慢的失控感,正在向我,向阅读着这篇文章的你袭来。

我还记得2008年之后的十年,互联网飞速发展,我们确实度过了充满希望的那么些年。

以至于有时候我会想,到底是因为我老了呢,还是确实时代都变了个模样,朝气依然存在,可聊天的间隙里,还是能听到几声叹息。

我很想知道屏幕另一边的朋友们这一两年都过得怎么样,如果可以,也希望能看到你的留言,是不是也总是会在生活的间隙里,听到来自朋友的,来自自己的,那几声无言的叹息。

这样的情绪毫无疑问也裹挟着我,我也确实有段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

在南京的签售结束后,我跟老朋友见了一面,我们也有4年没见了。他先前在先锋书店,后来书店停摆了一段时间,他没了工作,又在南京的其他书店做采销,却又因为书店连日常运营都没法支撑,他的岗位一度变得憋屈也看不到意义。四年来,他换了一家又一家工作,最后离开了南京,是因为我去做活动,他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从合肥来跟我见了一面。

我们没说太久,因为他得当天赶回去,第二天得一早去公司。

他也说起没想到生活会变成这个样子,然后说,希望你还能继续写,我昨天看到一句话,具体的忘了,就记得这句,别被大风吹跑,送给你。

这句话让我又想起了李富贵,他对我说,别垮,我还等着铜仁的书店有你的书。

我不知道铜仁的书店有没有我的书,但他应该知道,我还在写的。

只是这样,只是这么一个答案,我还在写的。

如果这种宏大的失控感我们谁都没法避免,能做的,也就只有尽量站稳,别被大风吹跑。

活在当下,然后记录生活,琐碎的事一件件做,美好的瞬间都试着记录。

朋友难过的时候,即使不知道怎么安慰,也试着撑一撑他。

自己难过的时候,即使不知道怎么调节,也试着吃好每一顿饭,睡好每一次觉。

如果有余力,或许可以尝试着读一些书,至少脑海里的知识,或者是读到的情节,也没有人能夺走。我既躺不平,也卷不动,干脆选择做好该做的事,然后让自己生活的重量变重一点,给日常多加一点书签,不被大风吹跑。这样等风偶尔休息的时候,我还能重新摸索方向,或者还能向着想要的方向走一点点。

在不确定中抓住为数不多的确定,在失控中抓住为数不多的可控,在天平的另一端增加砝码,这样至少不会一下就失衡。

3.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脑海里想到的年终总结是把一月到十二月的经过记录一遍,没想到写着写着变成了这样的一篇文章,有点琐碎,有点啰嗦,但也正好。

2023年,对我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因为《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恰好是2013年出版的。到2023年的《漫长的旅途》,时间挺长,跨度挺大。

所以最后,请允许我对自己依然在写作这件事表示由衷的庆幸和感恩,这也离不开各位读者,倘若不是你的阅读,我应该还会继续写作的,但生活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至少我如今依然有勇气去攀登。勇气确实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我或许曾经具有很多,但想必原本的勇气,已经在某天就在生活的打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后来的勇气,是额外获得的。

就好像我们终有一天会明白,自己选择的道路有多漫长,自己选择的山峰有多高耸,这时候,有人借给了我很多勇气,也相应的,希望能把勇气借给你。

这种新生的勇敢不意味着我们能到达路的尽头,到达山的顶峰,但意味着,我们还能在看似渺小重复的日子里,寻求到时刻崭新;我们还能在道路的前头,看到与此刻相映衬着的,独一无二的风景。那些风景在别人看来或许没有任何不同,但对你而言确实独一无二。

之所以会变得独一无二,正是因为我们走过了漫长的旅途。

倘若我们最终真能寻求到什么意义,那意义不是孤立地站在道路前方,而是从踏上旅途的第一步起,就连成了一根线,最终成为了只属于你的痕迹,也便成了只属于你的意义。

你无需解释,甚至无法言说,但在这个瞬间,你的确走出了只属于你的命运之路。

而当每一步都是你自己所作的选择,当每一个节点你都能看清它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说,从某种意义上,你就是你的命运本身,那么所谓命运,也就从未战胜你,而属于你个人的刻画。

一篇不算年终总结的总结。

感谢的你的阅读。

以上。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