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7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与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共同发布了苏州市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

2022年,苏州市入围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后,统筹推进各类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各项举措,探索创新、着力提升全市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利用水平。

据介绍,苏州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苏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苏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苏州市“无废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科学规划建设蓝图。“无废城市”建设期间,苏州市各类固体废物治理齐头并进。

具体来看,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方面,持续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竞陆电子废液处理等被评为省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在规划引领和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新兴“低废”产业发展。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纳入“绿色”评价体系,全市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77家、绿色园区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家,省级绿色工厂163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2家,初步形成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数量居全省前列。2023年,巨联环保成为危废处置行业内首家省级绿色工厂,引领“绿色治废”。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和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设生产矿渣微粉、粉煤灰制砖、污泥焚烧发电等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经验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推广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方式,通过耦合发电技术利用污泥热值。中法环境污泥利用项目新近获评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推动全市产废第一大户——沙钢集团试点建设“无废集团”,促进固废多元化循环利用。永钢集团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钢渣“变废为宝”。全市5个化工园区启动“无废园区”建设,结合发展定位和产废实际优化固废治理,健全区域固废收运体系,推动固废区域就近利用处置。支持SEW电机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无废工厂”,受邀参与国家电子、电器行业“无废”评价标准制定。

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治理方面,编制环卫专项规划和生活垃圾分类规划,着力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打造垃圾分类“苏州样板”。完成张家港市225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太仓市15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配套6157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提升油脂、沼气资源化利用水平。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协同推进,厨余垃圾分出率超2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资源化利用率超85%,入选联合国人居署智慧减废城市项目优秀案例。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试点废弃物回收“三网融合”和低值塑料回收,提升分类收集效能。运用“易丢丢”等互联网工具实现可回收物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收运。率先出台《苏州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全市设有48个大件垃圾处置点,今年累计收到预约单2.1万单、清运大件垃圾2.4万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多部门联合专项评估,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动塑料制品使用源头减量,以及包括低值塑料在内的各类塑料废弃物有效回收。制定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多项技术指引,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新建60万吨/年建筑再生资源处置项目及30万吨/年装修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动建筑垃圾地方管理条例立法,完善建筑垃圾处置终端考核等管理办法,打造多部门联防联查联治链条,严厉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违法违规案件。

在农业固体废物和相关有机废弃物治理方面,实施60余项农业固体废物和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昆山市入选年度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太仓市“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打造‘四个一’生态循环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推介的51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推进有机肥还田施用,加大化肥替代力度。张家港市连续两年开展部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培育5家社会化服务主体,粪肥还田9.4万亩。有效回收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不断完善回收和处置利用终端体系。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96%,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500余万件并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理。

在危险废物治理方面,新建含铜废物综合利用、废活性炭再生、高浓度废液处置等项目,保障全市具备343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形成5万吨/年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能力,年内已服务6300多家单位。开通“危废巴士”,创新定时定点集中收运服务新模式。坚持“应纳尽纳”原则,督促全市2万余家企业纳入省固体废物管理系统。涉废企业通过实施产生、转移和利用处置全流程“电子二维码”扫码,危险废物运输与交通部门危险品车辆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等措施,基本实现全程追溯管理目标。2023年已安全转移危险废物17.3万批次157.9万吨。保持打击环境违法高压态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涉危险废物专项执法行动。加强非现场监管,依托信息化系统在线抽查企业,发现并督促整改超期超量贮存、未规范申报等问题线索。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疑似固废堆存区域进行核查,及时清理违规堆存,消除风险隐患。

下一步,苏州将结合国家、省“无废城市”建设的最新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建设工作。

一是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促进绿色生产,促进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积极实践绿色制造,鼓励开发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定期开展危废处置利用能力建设评估与经营单位规范化评估,探索实践飞灰、炉渣等次生废物非填埋处置方式。持续开展“无废园区”“无废集团”“无废工厂”建设,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深化垃圾资源分类利用促进绿色生活,持续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质效,提高分类准确率,有效治理过时投放问题。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加强对终端处置设施的环境管理,规范有序开展填埋设施封场治理。倡导“无废”理念,营造日常生活“减废”氛围,推广绿色包装,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三是倡导绿色建造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推动《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规范管理。发展节能低碳和装配式建筑,加强绿色建材开发与推广应用,培育绿色建筑服务产业。畅通再生资源化利用渠道,推动出台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相关标准,制定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配套扶持政策,建立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绿色采购目录。

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有机废弃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以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提升美丽生态牧场全覆盖建设水平。加快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秸秆“五化”建设,提高蓝藻、水生植物利用效率。积极培育高附加值产品,畅通产品消纳渠道。

五是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升建设保障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先进技术对接,支持引入高标准资源化利用技术或项目,解决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瓶颈。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服务“无废城市”建设。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持续打击涉废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