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4日,平安夜,这一天,加拿大鹅捐助甘肃震区羽绒服等防寒物资的照片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因为加拿大鹅羽绒服是奢侈品,价格昂贵,很多朋友调侃道:我全身过冬加起来不如一件大鹅,怎么办。

时间回到12月20日,希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也就是加拿大鹅关联公司的代表,通过电话联系了上海慈善基金会,表达了捐赠羽绒服的意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内部讨论后,认为羽绒服属西北地震灾区御寒的急需物资,所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接收了该批物资的捐赠。

网络流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流传照片

作为世界知名的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以其卓越的保暖性和高品质的工艺而闻名,其羽绒服采用顶级的鹅绒填充物和耐用的面料制成,适用于极寒环境下的户外活动,在某电商平台上,加拿大鹅羽绒服基本上9500元起售,大部分男女款羽绒服都在1.5万元左右。

加拿大鹅官方旗舰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拿大鹅官方旗舰店

参考网上报道,加拿大鹅捐赠物资总价值1500万余元,包括1000件保暖冲锋衣、500个睡袋、2001件Canada Goose加拿大鹅羽绒服、74副手套、3000包暖贴和3000个保温水杯。

12月25日晚上,这批物资运到甘肃积石山县徐扈家乡,上海慈善公益基金会在声明中提到,甘肃省各级党委及政府高度重视,派出公安人员全程监督,由乡政府及上海子鹊应急救援队工作人员共同卸货、清点无误并妥善放置。

恶意营销 永久封号 闲鱼上的谣棍

恶意营销 永久封号 闲鱼上的谣棍

12月26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图表示,有卖家在二手交易平台对外出售疑似援助甘肃震区的加拿大鹅羽绒服,很快二手交易平台闲鱼APP回应称:“平台客服已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实际情况为该用户为了蹭热点引流售卖羽绒服,编造了赈灾物资信息,属于恶意营销引流行为。平台已第一时间下架商品,并对账号永久封禁处理。”

对于这种没有底线的言论,知名历史大V@蘸盐转发辟谣报道,并在微博中写道:“扰乱救灾秩序,给抗震救灾工作和灾区政府部门造成不良影响,按说已经构成犯罪了,@警民直通车-上海 是不是应该介入调查惩处一下、以儆效尤?”。

闲鱼APP截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鱼APP截屏

在地震救灾的特殊时期,互联网平台企业更需要提高安全级别,加强日常巡视和关键词审核,用户造谣违法,利用平台倒卖捐赠物资更加违法。

吃瓜群众 热搜话题微博网友的担心

吃瓜群众 热搜话题微博网友的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谣言的传播,网友的注意力,又回到加拿大鹅捐赠羽绒服的事情上,对于捐赠豪华羽绒服,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觉得脱离现实需求,可能引发不公平发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拖延症呢,说到:“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是一部分人得到了上万的奢侈衣服,其他人怎么也会心理不平衡吧,就好像给古代灾民发食物,人人基本都是分到了窝窝头那没啥,但是有部分人直接分到了山珍海味,那不就要乱起来了。”

@冬亚,说到:“往灾区捐献奢侈品本来就是极其罕见,和现实脱节的离谱事,就像LV集团,全球各地天灾,他们历来只是直接捐钱,你啥时候听说过LV给灾区捐献1000个限量版包包的?因为即使没有腐败,灾区的灾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拿这些奢侈品有什么用?对他们来说那些品牌有什么价值?”

@地瓜熊老六想法是:“加拿大鹅的捐赠是好事,必须要感谢!!!不过,2000件这么贵的羽绒服,当地怎么分发的确是个问题。如果当地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牌子,当成普通的羽绒服随机发放,那没有问题。如果当地很多人知道这个牌子,也知道大体价格,那么,给谁不给谁,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但是,对于“捐赠奢侈品”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观点,超话主持人@Hetun本豚代表了一些年轻人的想法:用“捐赠奢侈品”来解读这笔捐赠,甚至上升到讨论“该不该捐LV包”,我觉得是在偷换概念。在救灾这个场景下,“人性的弱点”不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加之救灾项目伴随的需求的急迫性,只要是真需求,只要企业是真出力,有什么理由不让人家捐呢?

热心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心网友

救灾捐赠过程中各参与者的角色和作用:

救灾捐赠过程中各参与者的角色和作用: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各行各业纷纷捐款捐物,从企业公民角度来看,作为高端服饰品牌的加拿大鹅,第一时间为寒夜中的灾民捐出2000余件价值不菲的羽绒服,本身是企业善举,无论是目的,还是能够发挥的作用,都值得称道。

国内知名高端品牌捐助羽绒服、羊绒制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知名高端品牌捐助羽绒服、羊绒制品等

也有网友提出,“不如卖了,回收善款”,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时间紧迫,灾区民众急需支援,举办“义卖”活动,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在这个不确定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挑战?会不会有人认为某洋品牌以救灾名义搞营销?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希望能够快速顺利完成捐赠,可即便是这样简单的诉求,加拿大鹅还是经历了一波舆论的炙烤,为灾区捐赠防寒物资反倒成了公众批评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益机构如何面对“极致的矛盾与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在一线救灾的公益博主@碎叫从执行层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往灾区捐奢侈品的),经手的基层根本不想碰,只要接了就会被骂。”

在这个事情中,作为捐赠接受方,上海慈善基金会按照常规流程进行了评估,并且委托救援队全程参与装箱、卸货的跟进和监管。在发生谣言危机后,也向有关部门提出声明,并保留追究诽谤者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但是,公益机构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加拿大鹅不是普通的服饰品牌,也不是随随便便几百元一件的羽绒服,“往灾区捐奢侈品”,极易引发公众的质疑和讨论,即便不是闲鱼上的谣言,也可能有其他角度的舆情产生。公益机构有责任让公众充分了解,救灾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公益项目,其方式方法需要根据需求的急迫性做灵活调整。

地震后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灾区需要什么,我们捐什么。”灾区需要羽绒服吗?当然是非常需要的,但是,灾区需要上万元一件的羽绒服吗?如果是常规的公益项目,例如,壹基金的温暖包,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常规项目更需要价位适中、朴实耐用的防寒物品。但是,如果是极寒天气突发地震这样的紧急情况,就得另当别论。

有网友建议,在捐赠的羽绒服上印上“赈灾专用”,衣服是用来遮风避雨的,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衣服也是用来装扮生活的,救灾也要考虑以人为本,一件漂漂亮亮的羽绒服,印上“赈灾专用”的标签,一穿就想起自己遭遇的灾难,这样的衣服,以后还会有人愿意穿吗,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企业捐赠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捐赠的想法简单良善,但企业在捐赠过程中往往忽视一个问题,即企业产品自带的强烈商业属性可能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捐赠一炮走红,这样的方式风险不小,并不适用于每一家企业。

其实,通过捐赠出名并非大部分企业的初衷,而对于怎么做好公益企业也可能并不是很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配合捐赠的公益机构就需要考虑得更全面、更细致、更长远,特别是科学统筹效率、紧迫性和适用性,以及可能存在舆论风险,做出可执行的捐赠方案,包括可能发生的舆情预案。

能够提供专业捐赠意见,这样公益机构收取管理费才更有底气。如果公益机构只是简单执行捐赠的“中介”角色,而不给出,或者是给不出专业合理的捐赠方案和意见,这岂不是丧失了公益机构的功能和作用。

12月27日 上海慈善基金会发布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7日 上海慈善基金会发布声明

对于一次特殊的捐赠,公益机构应意识到是否有可能引发舆情问题,对舆论走向做好预设和应对的准备,让昂贵捐赠在专业、合理的情况下完成,为需要的人提供到真正有效的帮助,传播慈善捐赠的正能量作用。遗憾的是,在这件事情上和大部分公益机构可能遇到的问题类似,声明从来没慢过,舆论从来没赢过。

我们不禁要问:时间在前进,灾难会不时发生,公益机构的专业能力有没有进步?

图文编辑| Yn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