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今)。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创新能给一个园区带来哪些变化?

走进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综合楼外的绿色英文标识BIOasis格外醒目。

BIOasis,意为生物绿洲,引申为适合研发和居住的地方。寒冬时节,这片“绿洲”却一派生机盎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加快研发进程,多个一类新药项目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前准备阶段,10余个候选新药进入早期评价阶段;烟台芥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车间装修到位,企业打破山东省微流控技术产业化应用空白,获得7款产品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投产;瑞吉明(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企业从三文鱼精巢中提取DNA片段,生产的核酸系列医学再生原料供不应求……

建园13年来,无数青年才俊怀揣梦想与激情,从五湖四海奔赴这片创业热土,在生物医药创新一线持续奋斗,让生命科技之花遍开“绿洲”,让“创新好药”因烟台而精彩。

作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化生物科技创新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自诞生之初,就充满创新基因。2010年,烟台高新区管委会和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共同建设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在运行机制上,园区将政府的政策引导、“一站式”服务职能与企业化的技术平台建设、管理经验紧密结合,率先在国内实施了“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高度市场化运营”的政企合作模式。

“因为是新生事物,科技园刚成立时,每天都有两三波来参观的。我们一边建设一边招商,在忙碌中满怀憧憬。”逄云莉是入职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的第一名职工,见证了园区的全部发展历程。2010年8月6日,科技园奠基开工,经过1年多时间建设,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综合研发大楼首先落成了,首批30个创业项目入园孵化。接下来,11栋研发大楼和4栋配套设施次第建成,一座环境优美、开放包容、朝气蓬勃的高科技创业园就此面世。

彼时,国内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国家把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部署。园区紧随国家战略,瞄准生物医药、健康医疗、再生医学与精准医学等高端产业,围绕研发创新、公共服务、新技术孵化、企业培育与成果转化,形成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生态,运营团队也从最初的1人发展到5人,再到现在的60多人。

2018年,随着总投资4.18亿元的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实现华丽“升级”。平台配备各类生命科学专业仪器3000余台(套),下设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评价中心、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海洋功能产品研究与评价中心、中试基地等“十中心、一基地”,打造专业化、公益性和创新性的区域资源共享载体,为全市乃至全省医药健康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良好的创新氛围,就像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高端资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绿叶制药研发中心、绿叶医疗集团、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机构组团落户,园区先后引进中小微创新型创业企业百余家,生物医药产业化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

如今,园区在小分子化学药物、高端药物制剂、抗体药物、疫苗、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精准诊断和海洋生物等领域,集聚孵化了一大批高端引领性和颠覆性的新技术,系列医药创新成果陆续产业化转化。6项创新药物、3项新型医疗器械成功产业化,二十几项创新药物处于国内和国际开展临床研究或者注册报批阶段,十几项新型医疗器械进入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的发展,与烟台高新区同频共振。2010年,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步伐,烟台高新区勇毅前行,在烟台东部快速隆起一座创新高地。

中俄科技创新园来了,蓝色智谷来了,航空航天产业园来了……现代化的创业孵化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带动了区域创新活力。烟台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载体10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

从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配套,到C919大飞机零件;从“蓝鲸”系列钻井平台,到首台国产雪蜡车集成设计,许多国人引以为傲的“大国重器”的一些关键技术,就诞生在烟台高新区。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烟台高新区持续开展创新环境提质增效、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创新人才招引培育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区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了以科技园区为孵化载体、以科创平台为技术支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领的创新发展生力军。如今,烟台高新区建成“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人才科创平台13家,汇聚市级以上重点人才256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7.7%,交出一份漂亮的“创新答卷”。

记者手记

因创新,而不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十几年前,孙国宇来到烟台高新区创业,那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这块土地会变得如此清秀、充满生机。

一栋栋创业楼宇拔地而起,一家家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一座座科技园区快速蝶变,一系列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自主设计的“蓝鲸一号”,代表全球海洋钻井平台最高水平。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编制的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成为国内首个行业标准。在卫星电子元器件、C919大飞机钛合金紧固件、半潜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上天入地、下海探秘”前沿技术领域,烟台高新区突破了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瓶颈。

因为创新,这片区域变得与众不同。

烟台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主责主业,坚持高起点高站位谋创新,不遗余力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更加重视成果转化落地和产出效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呼唤我们弘扬创新精神、汇聚创新力量、推动创新发展,在更加广袤的历史时空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想爆料?应用市场下载“网易新闻”APP,或拨打新闻热线18363817913,提供新闻线索。网易新闻广告热线18663870898,诚邀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