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大典·医学编委
·整形外科主治医师
·中国整形协会会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美容整形技术与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因为滋养轻填充的独特性,熊猫针对于动力区的抗衰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泪沟的治疗中,熊猫针因良好的效果已经成为一线疗法。
但是新手注射熊猫针治疗泪沟时,因操作不当,还是可能出现问题,因此,以下汇总了客户反馈熊猫针注射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1 容易出现的问题
熊猫针治疗泪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01
注射熊猫针后效果维持达不到预期 (单次2-3个月) ,吸收代谢过快,甚至发生堆积性水肿。
02
在解决结构性黑眼圈、眶下区容量缺失问题中,注射后易出现填充物发生位移,或眶下支持韧带最低点聚集,出现注射型眼袋、丁达尔现象等问题 。
03
在眶周容量缺失的问题解决中不区分皮下组织韧带结构特点,见凹陷即填充,无差异化解决方案,造成注射物位移,无法存留与预期注射点位。
04
以熊猫针当做传统惰性填充剂使用,只在泪沟凹陷区域注射,忽略了眶周问题的综合性修复,往往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打出“毛毛虫”的现象。
#2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熊猫针治疗泪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01
注射层次过深,造成填充剂深层位移,代谢加速。
02
注射量不均匀,钝针在钝性剥离过程中未明显区分进针通道,框下区韧带弹性足,形变力强,韧带间隔内形成无效注射腔隙。
03
框下结构掌握不清晰,在支持韧带内注射过多填充物。
04
按照传统惰性填充物方式注射,且未在传统注射层次,未整体协调眶下区,苹果肌上缘,颧颊部,苹果肌高点以上点位构成的面中部的协调性。
#3 针对以上各种问题的产生,总结出标准四点式注射方案如下
熊猫针治疗泪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注射位点(从外向内,由上向下):
1.眶外侧增厚区
2.外眼角下方1cm
3.泪沟最低点
4.泪槽沟内侧
可选择 32-34G 4mm 锐针针头注射,具体如下:
1.眶外侧增厚区
复位拉紧松弛皮肤,在外眼角外侧 0.5~1cm,垂直进针,推注 0.1ml,往上按压揉开液体。因组织较薄,比较容易顶到骨膜层注射,以达到轮匝肌支持韧带的滋养加固,外侧提升上移,进而收紧眶下区皮肤。
2.外眼角下方1cm
复位松弛皮肤,在眼轮匝肌后方,即外眼角下方 1cm 处 ,此处也容易顶到骨膜,可在骨膜层注射。避开皮下可见清晰血管 ,垂直进针,推注 0.05ml ,往上按压揉开液体,具有滋养提升眼轮匝肌,提拉外眼角的作用。
3.泪沟最低点
患者低头,眼睛向上看,使下眼睑皮肤绷紧,在低头时的泪沟最低点处进针,即直立平视位的泪沟最低点下方3mm处垂直进针。推注量与泪沟深度匹配,不必须追求骨膜层注射,注射的剂量能够将泪沟填平即可,不做过量填充,一般为 0.1-0.2ml,向上按压揉开。因为低头时泪沟最低点一般比直立位低,可避免推入眶隔中。注意有眼袋伴有泪沟的患者,若打入眶隔中,会使眼袋加重。
4.泪槽沟内侧
首先将鼻子鼻背部的皮肤用食指和拇指拉起,此时可看到泪槽沟韧带在骨的附着,颧提肌和提上唇鼻翼肌的位置,上方是泪沟,下方是法令纹,中间为颧提肌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还有部分鼻肌以及上颌骨韧带所形成的这样增厚的比较致密的部分,此部位绝对不能注射,应在在泪沟的内侧注射。不可沿泪槽沟韧带所形成的泪沟线注射,也不可在泪沟线的外侧注射 。
以上四点注射后还可以根据情况填充苹果肌,苹果肌复位后,也会减轻泪沟。(瞳孔正中垂直线与鼻翼上缘水平线交界处) ,捏起皮肤,垂直注射 0.1ml,往上按压开液体。
因个人差异,无单点精准注射量,可根据个人组织缺失量做个性精准修饰,以泪沟,颧颊沟,眶外侧增厚区,苹果肌高点打造,塑造自然和谐面中部区域自然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