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 为进一步丰富计生特殊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保定市至真社会服务发展中心暖心驿站组织20余名计生特殊家庭老人,联合莲池区觅知研学志愿服务分队,走进莲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体验非遗 乐享生活”古法技艺系列课程的小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1日,第一课时--扎染,志愿者老师细致地给老人们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及发展历史。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将织物在染色时通过皮筋捆绑出现深浅不一和留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志愿者老师亲自演示并通过PPT详细的讲解了扎染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在老师的带领下老人们拿出一块块纯白色方巾,用橡皮筋捆扎的多种手法把布料捆扎结实,之后把染液滴入捆扎好的布料中,煮沸15分钟,让染液充分进入布料,布料则根据扎染手法的不同,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魅力图案。

大家看着手里的已经扎染好的方巾,你来我往的互相欣赏,“哎呦,你的这个颜色真深,花纹真好看,太漂亮啦!”“你的图案也好漂亮呀,怎么扎的呀”......现场一片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绢一韵,一布一染,扎一束时光,染七彩生活,借自然草木,绘共育蓝图。缤纷传承,意韵扎染。流于指尖的扎染文化,浸润的是老人们多彩晚年,晕染的是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2月8日,第二课时--制皂,志愿者老师首先详细地为老人们讲解肥皂的历史、皂化原理和制作步骤。随后为每位老人分发了手工皂DIY制作工具和丰富的材料。“猪油皂是一种天然皂液,常用于清洁皮肤和头发”老师给老人们介绍了猪油皂并让老人近距离观察触摸它。之后,老人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精心调配原料、勾兑颜色、按压成型。手捧着花朵、蝴蝶、小熊等造型的香皂,老人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法制皂工艺课程不仅使大家学到了手工皂的制作方法,提高了老人们动手与创造能力,也在体会制作乐趣的同时,向我们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共同创“皂”幸福美好生活。

12月28日,第三课时—木工制筷,开始制作前,志愿者老师向老人们介绍了制作木筷所用到的推刨、筷子切割机等用具,展示了一件件精美的木艺手工作品,还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了看似普通的木筷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了解到筷子在长度和形制上其实很有讲究——筷子的标准长度为七寸六分,并且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圆头入口,寓意“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些知识,老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筷子的制作并不简单,需要一定的技巧及足够的耐心。“前腿弓,后腿蹬……”老人们化身成“鲁班”,从推刨子开始,有模有样的“操练”起来。在堆堆木屑与阵阵木灰中,老人们虚心求教、互相切磋、左右比对、反复加工,制作成一双倾注自己情感和记忆的中华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法技艺系列课程中,老人们用智慧和双手扎出独特的绢帕、精美透明皂、制作精致红桃木筷,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同时,提高了老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加深老人之间沟通往来,提升老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大家纷纷表示,中华人民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我们要以中华上下五千年为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笔,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传承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