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都感冒了,还要强撑着给你做饭。”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和你爸爸离婚了。”
“来,把鱼肉吃了,我吃鱼头就好了。”
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类似的话多多少少都听过,这些话小时候听觉得内疚,父母对我真好;长大了以后听只会觉得压抑,想反驳但是又不敢。
对于父母来说,以这种牺牲般的方式来对孩子,孩子就应该感受到他们的爱,随之对他们心怀感恩,并且听他们的话。
这时候只要我们有一点点违抗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会拿自己说事了。
“我都这么累了,还要照顾你的吃穿,你不能心疼一下我吗?”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能怎么办,仿佛只要不听父母的话,自己就是一个白眼狼,不孝子。
所以被家长以这种方式对待的孩子,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变成自我意识过盛,很难在意别人感受,要么就失去自我评价体系,他人三言两语就能操控。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分享:“一位妈妈带孩子去吃肯德基,孩子边吃她边说这是妈妈怎样怎样省下的钱,让孩子一定要好好珍惜。”
当事人表示当时那块吮指原味鸡拿在手里,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自那之后很久,乃至成年有经济能力后,这位网友遇到要花钱的情景时都会畏畏缩缩的。
“有一种羞愧的感觉,妈妈那么辛苦,我不能花这么多钱。”
为什么这种自我感动式的爱会让人感受到压力?
父母把最好的给了孩子,没有错。但是父母如果期待通过这个事情让孩子感恩,或者让他们学习一些道理,那这就成了一种有条件的付出,既“你要如何,我才会如何。”
如果父母采用这种方式,那么会很容易养出几种性格的孩子。
焦虑,觉得自己不努力拼搏成为更优秀的人就是对不起父母的付出;
敏感,善于讨好身边人,看别人眼色行事;
难以独立,没有主见,把父母的期待背在身上,找不到自我。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祝你成为一个淡定从容智慧的父母。
祝你成为一个淡定从容智慧的父母。
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浅听一下》栏目每次会用2到3分钟的时间去讨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或问题。
比起被更多人听到,我们更想听到大家的想法,欢迎留言~
2020 年度中国家庭教育领军品牌
腾讯教育评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