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12月28日,由翔安区人民政府、厦门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3厦门种业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厦门)种业博览会(下称“海峡两岸种博会”)在翔安区正式开幕。

一直以来,翔安都把种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打造了一批全国知名的蔬菜种子品类,成为国内主要的蔬菜种子供应市场之一。从匠心育种新苗初绽,到绿意争妍丰景如画,一幅绘制着种业振兴的壮丽蓝图正在翔安这块广袤沃野徐徐展开。

导报记者 曾艺轩 陈捷 通讯员 叶晓菲/文 翔安区/供图

》》》300+展商&4300+品种,展会规模影响力超首届

据参与本次海峡两岸种博会筹备的翔安投资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会为期三天,以“两岸一家亲 共筑三农梦——厦种强芯 筑梦未来”为主题,地展面积共150亩,参加地展企业300余家,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300余个蔬菜品种,涵盖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类、叶菜类、根菜类、玉米类等,参展单位及品种数量均创新高。

本次海峡两岸种博会还迎来8家台企携100余个蔬菜品种前来参展,交流种业技术和经验,为两岸农业深化发展迎来新机遇,注入新动力。展会结合田间观摩交流、推荐品种评选和科普互动等方式,全方位呈现蔬菜品种最新育种动态、创新成果,搭建蔬菜优良品种交流、展示、交易平台。

开幕式上,翔安区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多家政企单位、科研院所现场进行了9个重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内容涵盖了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种子种苗繁育、校企合作、品种嫁接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和市场开拓,聚焦产学研持续发力,提升种业竞争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种博会的举办,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活力,进一步促进了两岸农业领域交流合作,助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农业种植有区域化特色,成功打造一村一品优势产业

本次海峡两岸种博会落地翔安,对于翔安区而言,不仅是积极响应和抓住国家全面推进种业振兴的战略机遇,也是发挥种业基础和种业优势、推动农文旅结合和助力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的一次好机会。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翔安区的农业种植品种已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特色,凤翔万亩胡萝卜、内厝千亩马铃薯、新圩千亩葱蒜和千亩甘蓝等蔬菜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翔安的胡萝卜常年种植面积约3万亩,常年年出口量4万吨以上,是厦门市蔬菜出口的主要品类,出口范围辐射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厦门市蔬菜出口的最主要品种;火龙果集中种植面积1200亩以上,是厦门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并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此外,翔安成功打造“凤翔胡萝卜”、“内厝马铃薯”、“新圩葱蒜”等一镇一品,“大宅火龙果”、“乌山青葱”两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上宅龙眼”、“古宅大蒜”两个省级一村一品等优势产业。

》》》龙头企业发展强劲,形成现代种业产业化体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区还尤其重视培育种子种苗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经营企业有3家,具备种子进出口经营资质的3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种子企业3家。翔安区的中厦蔬菜种籽公司、文兴蔬菜种苗公司、如意种苗高科技公司、金莉园种苗公司等不仅在全省赫赫有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中厦和文兴都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中夏还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发起建设了“厦门市中厦蔬菜种业产业研究院”,双方开展育种合作,选育出了一批综合性状超过进口品种的松花型花椰菜新品种。

如今,翔安区已经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科企紧密合作、具有较高商业化育种水平”的现代种业产业化体系。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表示,接下来,翔安将继续推出力度更大的现代农业扶持政策,持续深入做好签约项目要素保障,服务项目早日落地,助力大家在种业振兴中大显身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