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东太湖,湖光荡漾,波光粼粼,湖畔水杉红透,层林渐染,簇簇芦花洁白似雪,微风吹起,层层翻动。清澈的湖水与杉树、芦苇构成一幅冬日美景图,给冬日平添了几许柔美、几分生动。

一湖清水美不胜收,蓝天白云渐成常态。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三家人”紧密携手,打破了行政边界,共同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本,绘就江南水乡全域秀美新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绿”为笔

吴江始终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绘就“最江南”生态画卷

守护一湖清水 扮靓水乡“高颜值”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

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湖水

水环境流域共治,需要上下游协作

为全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吴江深入推进东太湖综合治理,连续15年实现太湖“两个确保”。碧波荡漾的太湖水,成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日清晨,东太湖畔的一处观鸟点上,鸟类摄影爱好者王通池早已架起“长枪短炮”,在推拉摇移之间捕捉鸟类雀跃的身影,他按下快门,定格下它们惬意翻飞、追逐嬉闹、捕食捉虫的美好画面。看着吴江成为鸟的迁徙驿站和快乐天堂,他不禁感叹:“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最好的风向标,也是最公正的生态环境评价师,它的种群数量直接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水平。”

为充分保护和挖掘宝贵的自然资源

扮靓水乡“颜值”

吴江始终将优化水生态环境

保持“置顶”状态

自开展东太湖综合整治以来,退垦还湖、堤线调整、生态清淤、洪道疏浚、大堤新建……一系列动作让近20万亩东太湖水面找回了往日的容貌,湖体污染负荷大幅削减、水质明显改善,蓄洪能力提高近30%,原来杂乱不堪的围垦滩地焕然一新。

2017年,东太湖综合整治启动后续工程,整治范围向南延伸。在加固环太湖大堤、疏浚行洪供水通道的基础上,吴江对入湖河道开始严把严控,太湖重新呈现出“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生态底色。水岸线上,吴越文化元素与自然风光融合的百里风光带随之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吴江在全国首创跨区域“联合河长制”,有效解决了跨行政区域交界河湖存在的各类治理难题,推动交界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共护共享。从联合河长制出发,吴江的治水脚步加速迈进,深化“一湖一策”“一湖一景”,从太湖到长漾,从运河到鼋荡,吴江水浸润城乡大地,涵养秀美生态,构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格局。

不流一滴污水 提升发展“含绿量”

全域纳入一体化示范区的吴江

承担着率先把生态优势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责任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协同提升,吴江在全域统筹推进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水“三水同治”。

“以前,工人都穿最旧最破的鞋子在车间工作,甚至还要穿雨鞋,现在车间环境干爽整洁,工人能放心穿新鞋来上班了。”吴江博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浩自豪地说。博金纺织是桃源镇一家纺织企业,此前,企业厂房老旧,管理粗放,车间经常油污满地。今年4月开始,该厂从雨污分流开始,地面开挖,厂区重新浇筑,从细节处完善防水防漏涂料,将320台喷水织机淘汰换新,整改先后投入了4000多万元。

“地上看不到水,车间见不到人”成为整改后吴江纺织企业的常态,这得益于吴江深入推进全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我们正打造盛泽、震泽、平望、桃源4个印染产业集聚区,印染企业集中入园后,将实现‘集中供水、集中回用、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吴江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印染组组长沈智忠说。同时,吴江全面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倡导绿色化、清洁化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吴江在全区推广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深化池塘规范化整治,涌现出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尾水治理,吴江牧原“生态消纳为主、工业纳管为辅”,东之田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等一批农业“优案例”。吴江还借助社会资本方的资金、技术优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监管”治理体系,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打破一面藩篱 守护生态“无省界”

跨界污染治理难度大,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青吴嘉三地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率先打破行政壁垒,创新开展环境协同治理,共谋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吴江生态环境局以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为主要抓手,积极与青浦、嘉善交流互动,努力打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探索统一的生态环境监管尺度和生态环境行为准则,细化落实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7月和9月,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生态环境监测人员会选取饮用水水源地、国控监测点等,开展联合监测行动。自2020年青吴嘉三地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共同开展联合水质监测以来,三地监测人员同步采样,统一监测指标、监测频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监测范围覆盖一体化示范区“两区一县”全境范围内主要地表水体,以三地区入境断面、出境断面以及一体化示范区内重点河流湖泊、饮用水源地为重点。

“跨界朋友圈”再扩大

今年4月,为推动环太湖毗邻地区生态环境执法共保联治工作,吴江生态环境局和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签订《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备忘录》,将两地4.6公里分界线两侧各延伸1公里范围作为交叉联合执法区域,进行常态化联合执法。

截至目前,吴江区已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桐乡、南浔、吴兴等地区签订跨省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备忘录,实现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心治污,合力治水,成效显著

示范区三地共同组成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矩阵

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最江南”新画卷

也书写了新的赶考之路上的

“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