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从这里走向世界

行走在哈萨克斯坦的城市街头,文明的交融交汇仿佛有了实感——深受俄罗斯风格影响的建筑里,人们穿着欧洲的潮牌,享受来自中国的美食,脸上热情爽朗的笑容,又带着草原文化的热情魅力。

这里是亚欧大陆跳动的“心脏地带”,从古至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的恢宏乐章正是在这里拨下了第一个音符,从此不断激荡起世界回响。

十年来,从倡议到行动,从理念到实践,中哈合作结出累累硕果。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在更为紧密的交往中,向着共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潮新闻记者 吴煌 摄

贸易通达促共赢

走进一家商业中心,小米、OPPO等品牌的手机被摆在热销位置;穿梭在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吉利、奇瑞、比亚迪等熟悉的汽车标志……在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城市,这样的中国印记随处可寻。但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中国企业较少涉足的区域,扎根当地、致力于长期发展的更是几乎没有。

为了探寻变化背后的发展密码,我们驱车来到东南方向,这里是阿拉木图近年来新崛起的商务办公中心。鳞次栉比的办公楼中,设有不少中国企业的子公司和办事处,成为中哈经贸累累硕果的见证。

三一重机哈萨克斯坦的办事处也坐落其中,负责人王锡汉介绍,目前哈萨克斯坦矿业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项目,都用上了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设备,市场占比接近70%。“以装载机为例,哈萨克斯坦一年需求量就超过3000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出海“提质提速”背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各共建国的经济交流更加畅通,企业“出海”消除了壁垒,迎来了广阔的机遇;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不断释放的市场潜力,有恰好提供了企业振翅腾飞的平台;而迅速提升的科技实力和制造水平,也为更多企业开展全球化布局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如今,中哈双边贸易已基本涵盖从能源到农产品贸易等各合作领域。2022年,中哈贸易额首次突破31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3.6%。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哈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地位。火热的经贸合作下,中国企业对于这片广阔蓝海的期待,已不仅局限于销售产品,而是要在当地建立起完整的产业运行体系。王锡汉提到,目前三一重机就在哈萨克斯坦建立起了中心仓库,并安排专人为当地工人提供教学培训,为的就是及时解决客户诉求,赋能业务发展,由此辐射更广阔的中亚腹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萨克斯坦工程项目中的“中国制造” 受访方供图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抢抓时机“出海”的中国企业,在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也成为两国“互联互通”的主力军。通过助力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大批本土技术人才,为哈萨克斯坦的工业化进程贡献力量。

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副部长托列巴耶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相处中,哈方能够获得更多有益的发展模式,并着力引进新技术和创新方式,这将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空中要道拓机遇

长期深耕中亚市场,王锡汉攒下了厚厚的一沓机票。每个季度,他都要往返于国内总公司和哈萨克斯坦之间,遇到客户临时需求,频率还会更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王锡汉对于两国日益便捷的交通感受真切,“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了直飞哈萨克斯坦的航线,可选的航班、目的地都要丰富得多。”

今年9月,浙江长龙航空杭州=阿拉木图航线首航,华东地区也迎来了首条直飞中亚的航线。从阿拉木图出发,仅需5个多小时,航班当日即可到达杭州,机上不少是和王锡汉一样的外贸人。

“目前哈萨克斯坦汽车市场容量还很大,发展前景广阔,维修和保养等服务需求也会快速增长。”在阿拉木图国际机场的候机厅,从事汽车行业的浙江人杨帆正与同伴热情讨论着自己的首次哈萨克斯坦出差之旅,“以前以为中亚离我很远,没想到如此方便,几乎可以拎包就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阿拉木图 潮新闻记者 吴煌 摄

杨帆提到,他所在的公司从去年开始进军中亚市场。过去同事从新疆转机前往哈萨克斯坦,单程起码花上两天时间,“随着销量的增长,对接中亚业务的员工也在增加,从销售经理、工程师到售后技术人员,未来或许都会坐上这趟航班。”

同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浙江与哈萨克斯坦有着互补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为往来交流奠定了良好契机。今年11月10日正式生效的中哈互免签证协定,无疑为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大便利。

不断攀升的旅客周转量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今年12月起,阿拉木图至杭州的航班数量从每周3个班次增加至4个班次。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信息透露,如果航线乘客数量增长,长龙航空有计划将航班数量增加至每周7个班次。此外,到2024年,长龙航空还有计划开通阿斯塔纳至杭州的航线。

旅游合作民相亲

对游客来说,往来通达也是个好消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人文魅力,巍峨的雪山、深邃的湖泊、神秘冰川……无不吸引着人们前往。

就拿冬季的阿拉木图来说,道路和房屋覆盖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孩子们在广场上和鸽子玩耍,情侣在雪中亲吻相拥,整座城市洋溢着浪漫温情的氛围,仿佛一个童话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中的阿拉木图 潮新闻记者 吴煌 摄

“其实,现在已经是旅游的淡季了,因为天气原因,4到10月才是这里旅行者最多的时候。”中文导游阿依别克告诉我们,恰逢出境游回暖,来自中国的游客络绎不绝,“我接待过来自上海、西安、浙江等地许多城市的客人,最热闹的时候忙得团团转,两个月没休过一天。”

或许是受到免签政策的影响,阿依别克说,今年即使进入11月,中国游客的数量也没有降至低谷。在“淡季”仍能接待到众多游客,这也让当地其他语种的导游羡慕不已。

一面是中国旅客高涨的出游意愿,一面是当地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双向奔赴之下,哈萨克斯坦的旅游市场潜力也在不断释放。阿依别克介绍,今年当地不少旅行公司针对中国游客推出特色旅游路线,都收获了不错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木图综合农贸市场“绿巴扎” 潮新闻记者 吴煌 摄

例如,阿拉木图著名的“绿巴扎”,这是一个在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都小有名气的综合农贸市场,也是游客感受当地烟火气的必打卡之地。

“China?China?”看到有东方面孔走进“绿巴扎”,身穿统一绿色制服的商贩会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捧出蜜饯、果干请你品尝。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们还会小小地秀上一段中文,“你好!谢谢!”

“我的汉语都是和游客学的,他们喜欢这里的松子、蜜饯。”摊主叶尔肯告诉记者,游客带动了当地特色食品的销售,让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非常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来到阿拉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