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潘哥的电话,我挺意外。他的忙是挤不出一点水分的,若不是有事情,他很少会找我。

潘哥跟我是标准的网络时代朋友相处的模式。认识十几年,有超过十年未曾再见面,电话里却从不曾生疏。

多年前我在报社的时候,潘哥是我的入门老师。他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人,没有之一。每天报社有大版面的社评,都出自他手。日日笔耕不辍,从不停歇,这是很要毅力的事情。

后来他浮浮沉沉,离开报社自己单干,再后来他又进入新闻体系。每天不间断写新闻评论,同时兼职多家门户网站的视频录制,我羡慕他的成功,更看到坚持的力量,对这样的日更大神,我自叹不如。

潘哥找我的原因是发现我现在开始更新头条和微信。他来问我对文字的看法。

很多年前我对他说,我想写字为生。他告诉我,要对万恶的金钱保持适当的好感,还是去做赚钱的事情吧。

他问我现在的打算。我说我比较随意,不再像以前那样,字斟句酌想要写什么样的小说,而是希望像日记一样记录每天的日常。因为我放不下对文字的热爱。

潘哥表示认同,但还是建议我把生活的重心放到赚钱上,理想之类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是吃饱喝足之后的消遣。

我说去年有段时间我写小说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日日更新,简直是出卖肉体和灵魂。因为没有那么多素材,也没有类似的经验,最后不得不放弃,现在我更随和一些,仍然间歇写字纯粹因为对文字的热爱。

我们讨论网络文学的特点,我说网络的文字时效性都很短,导致大家疲于更新,费很大劲写的文字,过两天就没有人看了。而且量大就不会精。以前的作家精雕细琢一辈子写几本书,可是本本都是精品。现在的人每天在网络上大篇幅的更新,价值却不高。

潘哥说那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他觉得历久弥新的东西,经得起考验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可以跨越时间。他的个人账号以前都是时事评论。现在也开始写史记读后感了。因为他觉得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东西。

我听了非常认同,我发现我喜欢一个网络作家,她的粉丝量也非常大,文笔非常棒。但是读他的小说三四年前的就感觉观点很过时,因为小说的立意并没有放的非常高,所以会读以前的东西感觉价值不高。

潘哥还是实用主义。他说如果有更好的赚钱的机会,他也愿意放弃文字。他讲了他的现状,我实际有点唏嘘。他们都是国企单位,竟然从八月到现在都没有在开工资。并不是说不开,只是因为经济不好就有些拖欠。

他对文字的理解比我要深刻很多。他说如果有一个好文章书能够传下去,版权也够一辈子吃喝了。在他面前我顶多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我在想普通人即便没有出头之路,只是单纯热爱文字该怎么做呢?

那就继续坚持吧,既然它给我带来了快乐,那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