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号好久没更新了。不知不觉又一年了,其实也不知道说点啥。或者说,想说点啥,又不知道怎么说。想说的不好说,不想说的自然也不会说。大致就是如此吧。

写到这里,正好过12点(东京时间),听到轮船汽笛声,走出酒店阳台,既没有烟花,也没有人声鼎沸,只有楼下传来几声欢呼,又恢复了平静。

有趣的是,隔壁房间的人也纷纷走到阳台,打开了手机想记录点啥,结果发现啥也没发生,于是又纷纷回房间,关上了门。

内心总有期盼,总好过心如止水。

这一年,当然不是平平静静。年初刚放开的时候,有过一阵忙乱。

记得有一阵子到处打听哪里买辉瑞特效药,五千多块钱一盒的买过,两千多块钱一盒的也买过。好不容易囤够了特效药,疫情警告也解除了。到现在家里还留了几盒,估计是不需要了。

接着是忙孩子上学的事情,上海杭州两地跑,累得人不想说话。经常在高铁上,或者在来回上海杭州的车上,浑浑噩噩地,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让自己乐观起来。

就这么稀里糊涂过了几个月,又因为体检查出有肺部炎性结节(当然一开始并不知道是炎性的),提心吊胆了一阵子,也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状况起来。每天坚持走一两万步,脑子放空,逐渐地人也变得精神起来。

入冬后走得少了,结果好不容易减了几公斤的体重,又恢复如初。不过走路还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不剧烈,又能给人思考的时间。人过中年,这是最奢侈的休息方式了。

公司的大小事情,是每天不变的主题。离开媒体两年,其实每天还是干着看稿子审稿子的活儿,一篇接着一篇看,连轴转个不停。倒也乐在其中,这是最不偏离自己职业、兴趣的一项工作了。

只不过,今年几乎就是一个“苟”的状态,很多事情不能写,很多话不能说。即便如此,两个号也先后“静音”。世事如斯,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好在,虽然时移世易,生活还在继续……不指望以后有什么大起,只希望别继续坠落。这或许也是很多人的心态吧。

这次到日本旅游,对日本倒是有了些不同看法。主要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民族真的很勤奋,很拼。

当看到很多老人还在辛苦工作,看到居酒屋里满头花白的职员,和同事举杯笑语,看到酒店年轻的女服务员站在大门口,对着出租车弯腰鞠躬说谢谢,目送出租车离开,总是忍不住感动。

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增速放缓,被称为失落的30年。这多少有点误读了。毕竟,一个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长期维持这样的体量,维持经济不下行,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只有经历过,方知最难的并不是一直上升,而是怎么阻止不断下坠的危机。而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这不是靠体制能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靠每一个人的坚忍,以及信心。

如果说,民族主义有其意义的话,当然并不体现在“战狼”思维上,而是这种同舟共济的群体信念。

说这些似乎也没意义,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