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疾控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理论武装头脑,以文化凝聚合力,以管理提升质效,以专业保障发展,锻造了一支敢想敢拼、作风优良、善作善成的疾控铁军。2023年以来,中心按照“一统六化”工作路径,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开展“全面管理”“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工作,厚植“服务、求实、团结、创新”文化底蕴,着力擦亮“南岸‘疾’先锋”党建工作品牌,以“敏锐、精进、激情、卓越”的精神,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三级甲等疾控机构。2023年,中心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南岸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等110项荣誉,其中国家级荣誉15项、市级荣誉60项、区级荣誉35项,强力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锻造检验检测硬实力
检验检测能力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心从强网络、强内核、强质量三个维度入手,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强网络。中心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的病原学检测体系,通过哨点布局、苗头风险监测、症状主动监测,全面掌握工作主动权。
第一,建成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网络实验室,构建辖区致病菌监测网络。中心设立多家哨点医院,由哨点医院负责病例信息登记、样本及菌株采集,中心则开展样本的分离鉴定和分子溯源工作,从菌株同源性角度尽早识别潜在的疫情暴发风险,提升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能力。
第二,构建区内病原核酸检测网络。中心开展辖区医疗机构人员核酸检测能力培训,医疗机构可快速筛查检测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协助辖区高效处置应急事件,建立疫情信息快速上报通道,分析疫情发生源头,多点触发,实现全区疫情处置多级联动。
第三,完善区内艾滋病网络检测体系。2023年,中心对辖区8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行督导,验收新增艾滋病检测点9家,组织技术人员培训126人次,辖区艾滋病检测体系不断完善。
强内核。中心着力开展急性传染病检测、多病原同时检测、化学中毒及职业中毒检测等能力建设,拥有检验检测参数近900项,确保了核心检测能力。
第一,配置高精尖仪器,为应急处置提速。中心借助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出具食物中毒病原分离初步结果时间由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拥有多病原核酸检测系统,试剂、高通量测序系统,基因溯源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系统,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等。
第二,学习前沿技术,提升检测能力。中心着力提升测序能力及分析技术,先后4次派检验检测骨干到市疾控中心学习,成功开展沙门氏菌、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测序实验,增加食品和疾病监测项目中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通过了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全基因组测序考核,提升了分子溯源能力及科研能力。
第三,通过创建三甲疾控,持续拓展能力。中心可开展雾霾、职业卫生、公共场所检验监测150余项,核心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强质量。中心实验室条件得到改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6S”精细化管理、盲样考核管理,确保“定得准、定得快”。
第一,实验室搬迁。中心实验室面积增至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由原有的125类扩充至150余类,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现拥有液相质谱仪、气质联用仪等高精尖仪器,且实验室功能分区完整,布局合理。
第二,坚持质量第一,以考促练。2023年,中心共参与各类实验室质量考核53次,其中17次是2023年新增考核项目,考核项目数量同比上升250%,包括结核分子能力考核、食安药敏考核、艾滋病病毒载量考核、结核菌片复检、致病菌全基因组测序考核、食源性致病菌考核等。
第三,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中心建立“问题库”,分类实施,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标对表整改,同时推行实验室“6S”管理,学习先进做法,调整实验室布置,归纳整理,规范标识,提升实验效率,节约资源,真正体现三甲疾控中心水平。
扎实推进应急能力建设
体系更加完善。中心建全建立“3+7+11”三级预案体系,搭建覆盖全区15家医疗卫生机构、84家中小学的信息化应急网络平台,24小时开展疫情监测,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
处置更加精准。中心畅通信息分析预警研判渠道,及时关注全球、全国疫情进展,通过多部门联席会、风险研判会议等,定期开展日、周、月、年预警分析报告,适时开展百日咳、流感等专题风险研判,每年发布各类专题及日常风险预警信息80余期。中心以“1分钟响应、15分钟集结、30分钟现场处置”的硬核速度,成功应对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能力更加精进。中心全面建成卫生应急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更科学,丰富外送培养渠道,全力支持在职研究生学习、公共卫生医师规培、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ETP项目)等;强化内部培训管理,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包括新进员工培训、“师带徒”专项培训、“钉钉授客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对管理层开展管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培训,并对所有职工开展思想政治、通用技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专项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综合素质。2017—2023年,中心拥有科研立项29个,发表论文59篇。在2017年和2023年的全市相关技能竞赛中,中心均获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智慧疾控”重塑工作格局
中心始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思维,全面重塑疾控工作体系,提升工作效率,落实预防为主、应急高效的目标,实现多点触发、多跨协同。
信息化建设。2013年,中心在全市区县疾控中心中率先建成实验室信息化系统;2019年,开始将钉钉软件及“蚂蚁分工”等项目管理应用在日常工作管理中;2020年,率先建成重庆市首个卫生应急综合作业平台信息系统。目前,中心已建成以应急处置平台、晨午检及缺勤追踪监测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各类信息化系统,总投资近300万元。
中心坚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重点推进数字社会领域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培训并指导辖区医疗机构,成为全市首个正式实现法定传染病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医生端直接报送到国家相关网络的区县疾控机构,同时还是全市首批数据采集接入全市“数字健康”大平台的区县疾控机构。此外,南岸区作为全市已圆满完成食源性疾病监测直报试点工作的区县之一,正在全市推广经验。同时,中心正在积极筹划重庆市数字健康应用“一件事”场景揭榜挂帅申报。
健康教育。中心着力打造全区健康传播媒体矩阵。2017年,中心锚定建设全市区县疾控机构一流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工作目标,申请开通了“南岸健康卫士”微信公众号,多年来持续倾力打造,用微信公众号讲好南岸健康科普故事,2022年文章阅读量突破320万人次,关注人数达25万,占全区人口的25%,用5年的时间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并荣获重庆市第四届健康科普讲解技能大赛网络账号类二等奖。同时,中心从传播平台融合、人员融合、内容融合、机制融合4个维度,以信息化技术打通现有资源、设备与传播渠道,推进媒体传播实践创新,创新建设南岸区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
卫生应急。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卫生应急作业系统,实现疫情资料的全面电子化、地图可视化,实现了调度系统一触即发、指挥系统一图作战、风险划定一气呵成、精准排查一网打尽、创新研发一键转运。中心还打通了教育与卫生健康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了实时访问、动态监测师生人群健康状况,将疫情处置和防控关口前移。
推进预防接种规范化标准建设
近4年来,中心成立专班,以疫苗管理法为核心,梳理制定“免疫规划工作口袋书”。“口袋书”时代感强,融入免疫接种相关法律规范,为接种工作提供法律法规保障;针对性强,从免疫接种原理、实操技术规范、风险沟通技巧、日常考核指标等介绍,全面提高接种工作质量;指导性强,基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实用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利于广泛传播。
中心通过持续培训宣贯、实操演练,构筑接种事故防火墙,助推南岸区迈入“规范化建设快车道”。通过一系列的规程制定与宣贯培训联动,中心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理顺了免疫规划操作流程,让疫苗接种扎根预防本质,也让接种医生找到了职业价值,受种者、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均在规范创新中获益。
目前,南岸区的免疫规划接种率已多年保持在95%以上,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等已多年无病例报告。在全市2023年首届预防接种技能大赛中,中心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团队特等奖,两名同志分别获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同时,疫苗相关知识科普作品分别在全市、全国科普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优胜奖等。
未来,南岸区疾控中心将在推进数字健康、数字疾控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并希望在广大群众关心的近视眼、口腔疾病防控方面有所突破。
策划:全国疾控宣传平台
文:张俪莎 耿岩
编辑:刘立夏
审核:刘志勇 肖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