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15个独立共和国瓜分了苏联的遗产,俄罗斯则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现代战斗机和65%的飞行员。目前,俄罗斯空军是世界第二大空中武装力量。
在苏联的鼎盛时期,其空中力量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从历史上看,苏俄的空军发展要从沙俄时期说起。在当时,沙皇俄国的航空力量并不强大,虽然沙俄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发展航空事业和工业,但其空中力量依然远远落后于法国、英国这样的老牌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一共组装了5000多架战斗机,乍一听数量还挺多,但同时期的意大利生产制造了2万多架战斗机,德国生产了45000架,而法国更是夸张,生产的战斗机数量达到了5万架。和这些国家对比,沙皇俄国的5000架战斗机还真的不够看。
沙俄飞机生产量低,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沙俄如果想要生产一架飞机,那么这架飞机的发动机就得从英国或者法国进口。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苏俄的航空工业才算是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在集中力量方面的优势,苏联举国之力,将海量的资源投入到航空工业的建设当中,同时,还把沙俄时期的航空企业全部国有化,设立航空工业总局。
1936年,苏联国家经济建设总投资是148亿卢布,这148亿卢布中,有三分之一划给了航空工业。在研究航空技术的早期,苏联和当年的新中国一样,没有技术,只能先走仿制路线。新中国早期仿制苏联的技术,而苏联在那个年代主要仿制法国的技术。说来也巧,沙俄时期的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厂就是法国格诺姆公司的分厂,虽然现在法国已没有当年的雄风,但法国的航空技术至今仍然是世界顶尖。
不过,苏联的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不是只有法国一个“老师”。除了借鉴法国技术外,它还模仿英国的航空技术,再把美国的技术拿过来,又往里添一些德国技术,属于是拿来主义,取百家之长。苏联早期的航空技术也是靠着这个方法,得到了基本的发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了二战时期,在这个时候,苏联战斗机产量最高的就是伊尔2攻击机,它的动力系统就是仿制美国研制的自由12发动机,产量42000架,在当时被称为“坦克杀手”,是德国装甲兵团闻之色变的存在。虽然苏联的飞机技术是仿制欧美国家,但又颇具自己的特点。和西方飞机不同,苏联战斗机看起来很厚重,例如刚刚提到的伊尔2战斗机,机动性较差,但它的火力强悍、装甲厚实。该战机的机身上安装了大量装甲护板,防御性能极其优秀。曾有一架伊尔2战斗机在战场穿梭150多次,机身上留下了600多个弹孔,机翼、机尾等部位被敌军重创,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回到苏联机场,平安降落。
而这样皮糙肉厚的特点,几乎贯穿了苏联航空发展的历史。从伊尔2战斗机到米格15战斗机,再到后来的米格25战斗机都是如此。同时,厚重的特点也大大提高了苏联战斗机在战场上的存活率。
苏联战斗机第二个和西方飞机不同的地方,是命名方式。比如美国,美国的战斗机都是以类别来命名,F代表战斗机,A则代表攻击机,B就是轰炸机。但苏联的命名方式则是根据设计师的名字来命名的。伊尔系列的设计师是伊留申,拉系列的设计师是拉沃奇金,雅克系列的设计师是雅克夫列夫,米格系列的是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苏联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飞机设计师,可谓是百花齐放,在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款战斗机分别是伊尔2战斗机,拉15歼击机和雅克3战斗机。但在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飞机设计领域就成了米格设计局的单独舞台。
由该设计局设计的米格15战斗机成为苏联新一代最强战斗机。之所以称之为最强,是因为它不但继承了苏联战机极其优秀的防御性能,还在机动性和动力系统方面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接着诞生的米格21战斗机,可以说是把米格设计局的名号推向了巅峰,该战机被出口到37个国家,总产量多达1万架。直到今天,米格21战斗机仍然在印度、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等国服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格设计局从巅峰逐渐步入黄昏,后来研制的米格29战斗机也被苏霍伊设计局研发的苏27战斗机打败,苏霍伊设计局就这么取代了米格设计局的地位。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家底没有办法同时维持米格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的开销,面临着二选一的局面。最后,俄罗斯将米格设计局并入苏霍伊设计局,米格设计局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苏联给俄罗斯留下了大量遗产,但俄罗斯的空天力量始终不能复现苏联时期的辉煌。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俄罗斯的航空工业是残缺的。1991年除了俄罗斯之外,还有其他14个独立共和国瓜分苏联遗留下来的技术设备,其中,大量航空企业,诸如安东诺夫设计局、马达西奇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哈尔科夫飞机制造厂都留在了乌克兰。
俄罗斯现在也只是在吃苏联留下来的老本,当前许多俄罗斯战机都是在苏联留下的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的。俄罗斯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如何突破苏联的桎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