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章法,是指谋篇布局。

冲万亿,烟台张弛有度,颇有章法。
抢开局,争取全年主动,烟台抢先一步,蹄疾步稳。
1月8日,烟台市发布“3+1”一揽子政策措施,谋划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势,特别是力促一季度经济快速起势。
人勤春来早。在山东省16市中,烟台行动最快,出台措施最早、最系统、最全面。
“3+1”政策体系,有贯穿指导全年的《关于提振发展信心巩固向好态势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加强工业增量项目调度的整体方案,也有聚焦一季度开门红和项目建设的两个文件,有点有线,有面有立体,体现了章法和节奏,体现了烟台市委、市政府冲万亿的紧迫感、责任感,体现了全市上下担当作为拼经济的主动性。

企业有感:信心比阳光金贵

烟台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总经理沙君明在他的企业家朋友聊天群里转发了烟台市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立即引起了众多烟台市内外企业家齐刷刷的点赞,大家对烟台市强力抓经济的意识和措施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君明认真研究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文件,总结了三个特点:“一是政策全,考虑到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政策实,实实在在,非常明确。三是政策准,针对性强,有明确的导向性。”他认为,对于企业有很多利好消息,尤其是对于他所在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优化发展环境和要素支撑等若干条款,将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可以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烟台市艾茉菲儿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维波认为,“信心比阳光都金贵”,一揽子措施给中小企业吃下很多定心丸,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发展信心。他对一揽子政策中的激活消费潜力、服务业引导资金等举措最为关心。
烟台今年能否顺利冲入万亿俱乐部,关键在上半年,难点在一季度能否化解疫情变化冲击和春节放假不利影响,能否开门稳、开门红。从去年12月开始,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就开始了“3+1”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调研起草工作,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听取服务企业专员反馈情况,到重点项目现场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在元旦前后拿出初稿。
新年以来,一揽子方案先后通过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于1月8日分别以烟政发2号文件和烟政办发1号、2号文件的方式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鲜明导向:乘势而上冲万亿

之所以今年的一揽子政策来得这么早、这么“组团”成套成体系,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松杰透露,关键在于谋划早,起步早。
2022年,烟台市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2022年前三季度的统计公报,烟台表现一次比一次好。从一季度的领先“三核”,到半年的全省前茅,再到三季度的重回山东16市第一,标志着烟台已走出低谷,正在重新找回她应有的位置和风采。
截至目前已公布的数据,烟台取得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全省第一的好成绩,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的冲刺之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明确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目标,提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总体要求。王松杰认为,实现这些目标,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需要真抓实干。尤其是当前受到疫情新形势冲击,以及国际复杂环境影响,一季度抓好扩内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工业增量,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3+1”政策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给力:经济民生全覆盖

“3”是指3个政策措施。
——关于提振发展信心巩固向好态势的若干政策措施,共六方面内容: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出对年度研发费用增长较快、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补助等2条政策措施。二是强化金融赋能,包括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按照本金的60%、碳减排贷款按照本金的100%给予再贷款资金支持,将生育二孩、三孩职工家庭的改善型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确定为最高额度70万元等4条政策措施。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包括自动延续建筑领域资质有效期、对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允许实行最长不得超过3年的歇业,以及简化4项涉税事项办理流程,将受理环节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等12条措施。四是强化发展的要素支撑和保障,提出做好过渡期用地规划支持、强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以及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土地增值税收入较上年增长超过8%以上的部分按照比例给予补助等3条措施。五是持续夯实民生保障,包括将参保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的报销比例由60%逐步提高至70%、对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给予限额3万元年度救助等2条政策。六是强化跨周期调节,梳理形成2023年延续执行的政策清单,共70项,确保政策协同、集成。
——关于推动经济首季良好开局的若干措施,共十条:
一是加大对重点项目工作的奖补力度,对一季度考评结果前五名区市奖励500万元—100万元。二是强化对企业的信用激励,对一季度、2月5日前、2月28日前实现开复工的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给予5-30分信用评价加分奖励。三是支持城建重点项目不停工、少停工、早复工,对一季度开复工率40%以上区市,择优授予城建重点项目综合考核“流动红旗奖”,对低于30%的区市,在有关政策和资金扶持上适当扣减。四是鼓励企业春节期间稳产扩产,包括错峰放假调休、引导员工坚守岗位和就地过节、保障员工合法权益、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措施。五是鼓励服务业企业增产增收,对1-2月份(即一季度统计数据)营业收入增幅较快、增量较大的规上服务业企业给予一次性适当奖励。六是加大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七是加强春节前后助企帮扶力度。八是强化对企业生产的保障。九是支持外来务工人员节后加快返岗复工,对通过客运包车、定制化运输等形式组织务工人员集体返烟返岗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包车费用补贴。十是激活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市场信心和热度。
——关于促进一季度项目建设全面起势的若干措施,共四方面内容:
一是总体目标,到2023年3月底,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74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力争达到8%以上。二是加力提速项目建设,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评比活动、春节后推动总投资1367亿元的134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按期开工,加快重点项目启动建设、确保一季度省市级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的开工率达到30%以上,以及严格执行平台挂图督战、加大精准核查力度等4条措施。三是精准有效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包括全力消除疫情停工影响、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作用、保障项目施工进度、保持项目建设连续性、强化施工人员力量保障等6条措施,其中3月底前获得首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要确保全部开复工、债券资金支出率不低于50%,上半年全部支出完毕。四是加大奖补激励力度,提出对新开工项目擂台赛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项评选时优先考虑等2条政策。
“1”是指加强工业增量项目调度工作方案。
方案列出了全市在建的392个重点项目,从1月到12月逐月分解落实项目进度、预期产值,并明确了责任区市和负责人。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等市直部门和单位、各区市政府(管委)组成的工业增量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联动推进项目早建成、多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续可期:开年过后看开春

“3+1”政策体系推出后,还有哪些重大动作以及保障措施?
王松杰透露,春节前重点是抓好“3+1”的落实,发挥服务专员作用,把利好政策送进企业,送到基层,增加知晓率和实际效果。同时,发挥好媒体作用,多渠道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帮助市场更好地了解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
下步,市里还将紧盯形势变化和企业需求,适时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对克服疫情影响、稳住经济大盘发挥着重要作用。春节后,烟台市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包括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及方案出台等。积极推进万华乙烯二期、招远海上光伏、“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等一批20亿元以上大项目接续开工建设,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观烟台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