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蓝光发展官网

日前,蓝光发展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遭建行起诉,其所有的项目——成都一环烂尾商业楼被二拍,价格降至5、6折,2021年财务暴雷,2023年退市,此次项目被拍于蓝光发展而言将产生什么影响?

蓝光发展又遭起诉!

旗下项目打对折都卖不掉

据京东法拍平台消息,蓝光发展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三段22号商业、办公、车位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权项目,将于这个月10号进行“二拍”。

蓝光发展的这个项目评估值5.6亿元,去年12月底一拍底价3.92亿元,但在7折拍卖的情况下仍无人出价,惨遭流拍。如今再次开拍,给出了约3.136亿元的价格,相当于5、6折甩卖。

图源:京东拍卖官网

据公开信息显示,被拍卖的项目实际所有权人是成都蓝光电脑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由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发展)出资成立的,执行该项目拍卖的主体是中国建设银行成都自贸区分行,建行成都自贸区分行也希望拍掉这个“烫手山芋”实现资金变现。

图源:京东拍卖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与蓝光发展的纠葛,需要追溯到2021年蓝光发展财务暴雷的那一年。2021年9月中旬,“建行系”控股的建信信托以公司债交易纠纷将蓝光发展以及其控股的成都蓝光电脑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蓝光和骏一并诉至成都市中院。

此次被送上法拍的项目是蓝光地产位于成都一环边的“世纪商业广场”,10年前该广场生意兴隆,人来人往,也是蓝光发展的商业地产“门面”,如今却是烂尾的状态,让人不禁叹息蓝光发展的辉煌不再。

曾排名四川富豪前5

回看蓝光发展创业史,创始人杨铿从国企成都工程机械集团下海,创立兰光汽配厂,以汽车发动机缸套起步。1992年,那时正值房地产发展初期,杨铿果断进入房地产市场,创立“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正式进军房地产业,两年后,兰光成为了蓝光。

在那个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年代,杨铿带领蓝光趟过了30年的稳定发展期,一步步成长为“四川地产一哥”。为了走向更大的市场,抓住更多的机会,蓝光发展在杨铿的规划下不断加高杠杆,加快节奏,几乎一月一开盘,在2008年开始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楼市的繁华让蓝光发展的前路呈现一马平川的光景,2019年,蓝光的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公司旗下的物业公司嘉宝股份也登陆资本市场,也是在当年,蓝光成立了上海总部。2018年四川富豪排行榜中,杨铿位列第5;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杨铿的排名上升至第296位;2020年,杨铿登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27名。

图源:蓝光发展官网

这样的极盛之势却没有持续多久,2020年8月,“三道红线”政策推出,房地产业去杠杆大幕拉开。但蓝光似乎没有预料到政策下市场的走势变化,依旧高价拿地。于是2021年,蓝光发展不可忽视的动荡的一年来了。

这动荡的一方面就体现在人事更迭上,2020年4月,张巧龙请辞副董事长兼总裁;同一时间段,王万峰请辞副总裁;2020年11月,孟宏伟请辞董事一职;2021年2月,蓝光发展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在蓝光干了12年的老将余驰离职;2021年4月,同为蓝光老将的投资副总裁何剑标离职。

短时间内,高级别管理层的大规模频繁更迭,对蓝光发展的战略方向选定、执行和连续性都产生了影响。

但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是蓝光发展债务暴雷后一系列蝴蝶效应导致。据有关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6月起,蓝光开始陆续出现股权被冻结情况。截至当年7月8日,蓝光发展控股股东蓝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杨铿已累计被冻结约5.29亿股,占其所持蓝光发展股份的30.76%,占蓝光发展总股本的17.45%;直到2021年7月12日,蓝光首现债券违约,当日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

针对这种情况,蓝光发展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自2020年年度末至今,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度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2022年以来,蓝光发展在解决债务问题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反而出现溃败之势。资金链紧张,公司旗下项目大量烂尾,不少项目陷入法律纠纷。

时代“造富豪”的模式变了

2023年10月13日,蓝光发展发布了一份关于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公告显示,2023年5月至发布当日,蓝光发展新增诉讼案件26项,涉案金额高达34.43亿元,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共11起,涉及金额7.26亿元。

管理失控,过度扩张,资金链疲弱……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2023年5月,蓝光发展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每股0.41元,在停牌近一个月后,蓝光发展于2023年6月6日,正式中止上市,许多人开始叹息,蓝光发展成为第一家A股退市的房地产企业,仿佛从这里开始,蓝光发展走上了下坡路。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

截至2023年9月底,蓝光发展总资产1206.6亿元,总负债1456.6亿元,其中带息债务463.4亿元,净资产-250亿元,但前三季度蓝光发展达到142.9亿元,净利亏损43.2亿元,与2022年同期亏损119.7亿元相比较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相较于庞大的逾期债务规模,这样的好转却也显得无济于事。

蓝光发已经在自救之路上熬了3年,2024年的伊始,再难融资的蓝光发展又将如何逐步解决公司现存的债务纠纷、合同纠纷、法律诉讼,何时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危机后的软着陆?

正如此前网友们半调侃的“只有时代的马云,哪有马云的时代”。同样的逻辑放在杨铿身上,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开启,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成都发展的新动能,昔日“工资没有卖茶叶蛋的高”的科技领军人才,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很快成为成都新的富豪。时代“造富豪”的模式变了,杨铿及其蓝光发展的故事,又给今日的财富新贵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财富成都政务服务创新研究院 邓岚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