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香港有两个钟楼,一个在尖沙咀天星码头旁,叫做前九广铁路钟楼;另一个在亚皆老街一四七号,叫做中电钟楼,两座钟楼都是本港地标。前者落成于一九一五年,迄今有近一百一十年历史。昔日从广州搭列车南下香港的旅客,在尖沙咀火车站下车,当时的钟楼是九广铁路火车站一部分,这座钟楼可以称之为历史的见证者,被列为法定古迹。后者于一九四○年建成,也有八十多年历史,属一级历史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电与内地的渊源更早,一九○一年中电在广州拥有第一间发电厂,同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两年后,中电位于红磡漆咸道的首座发电厂正式投入服务,发电容量为七十五千瓦。亚皆老街的钟楼建成之后成为嘉道理家族的中电总部,直至二○一二年。后来中电把钟楼活化成为中电钟楼文化馆,去年五月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这座历史建筑成了历史的讲述者,和窥探未来生活的文化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五香港新闻联理事会一众成员到中电钟楼参观,得到新闻联特邀理事、中电企业发展总裁庄伟茵女士及其团队的热情接待。这座占地八百七十平方米的文化馆保留钟楼独特的外貌和建筑风格,内部保育设计别具匠心,规模不大但内容丰富,地下和一层设有“电力世界”“我家故事”和“人为.非遗”三个展区,当中“电力世界”又分为“抚今追昔、放眼未来”“规划之道”和“可持续未来”三个部分,透过历史照片和文物,以及互动设施和多媒体展示,演绎“珍惜过去,敢创未来”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一九○一年中电在广州的发电厂和一九○三年红磡漆咸道发电厂的照片充满历史沧桑,一幅去年七月启用的(中电与港灯合作)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照片则是满满的时代感。当眼处见到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时任中电主席罗兰士嘉道理的照片,时为一九八五年一月,老嘉道理到北京签署大亚湾核电站合营企业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赏员特地抽出一帧旧照片向我们介绍,这是一张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中电发给位于广州的广东省电力公司的电费单,虽然是翻拍,但电费单列出的各项收费钱码清晰可见,写明供电地址为深圳,背面还有一段中英文“附注”,写明“如任何一个月内用电量低于二万度时,则电费依普通价目办法收费,但最少须缴电费二百五十元”。电费单上中电的地址是九龙亚皆老街一四七号,就是中电钟楼。这张泛黄的电费单记录当年第一批港资企业参与内地改革开放的一段历史,也为后来中电参加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和合作经营奠定基础,可视作今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滥觞。今天,中电在内地的合作伙伴遍布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等多个省市。

中电钟楼文化馆不仅讲述历史,更着眼未来,不仅介绍电力知识,更重视绿色生活价值观。作为企业主办的公益性文化馆,与一般官方同类型场馆最大的不同,是较少严肃的学术解说、较多一些互动和场景体验,不同年龄的观众来这里参观都不会觉得太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赏员在一个“平衡能源政策三重挑战”电子屏幕前邀请参观人士尝试做互动,按一下“开始”,屏幕出现一个不等边黄色三角形,最长一边是“保护环境”,分数是一百/一百,其次是“可靠及安全的供电”,得分六十六点七/一百,最短一边是“合理电价”,分数为三十三点三/一百。导赏员解释说,中电在“保护环境”和“可靠及安全的供电”两个方面表现卓越及良好,但在“合理电价”方面挑战最大,需要更加努力满足市民降低电费的期望。透过一个小小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达到讲好中电故事的效果,而且宣传环保的价值观,以及稳定安全供电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值得媒体同行学习。

如果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镜子,钟楼文化馆则是中电这家百年老店企业文化的一面镜子。香港的百年老店本就不多,百年老店而愿意设立公益性质的文化馆博物馆的,更是少见,而企业设立博物馆的做法无论在海外还是内地都并不罕见。或者,特区政府要鼓励更多的大企业,透过各种形式展示企业文化,支持本地文化事业。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