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7岁的“越剧皇后”筱丹桂,在家中服下一整瓶“来沙尔”,躺在床上等待死去。随即又猛地睁开眼,咬破手指头,在床架写下鲜红的8字遗言。人们赶来时,床上的字还没干透,筱丹桂却已离去……
27岁的年纪,正值事业的巅峰期,筱丹桂为何选择服药离去?她留下的8字遗言,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一切的缘由,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苦。
筱丹桂一出生,就是个苦命的孩子。
幼年贫寒,父母又早亡。她当了别人的童养媳,挨打挨饿,日子苦不堪言。
8岁时,祖母生了恻隐之心,将她领回家,供她读私塾。
可家里实在太穷,2年之后,哥哥将她送到戏班学艺。
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都知道,学戏的孩子有多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筱丹桂的老师还定下了一个“满堂红”的规矩:一人犯错,全班受罚。
尽管日子很苦,但筱丹桂从不松懈,是戏班里最拼的那一个。
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演好一出戏,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
好在,她天资聪颖,加上勤学苦练,还未出科就成为班里响当当的“台柱”。
1938年,一出《贵妃醉酒》,让18岁的筱丹桂成功闯入上海滩。
她字字清晰、句句传情,听她的演唱如饮佳酿,耐人寻味。
她纤腰慢拧、眉目传情,再现贵妃的妖娆悲戚,引得满堂喝彩!
在如潮的掌声中,筱丹桂清晰地意识到:她火了!
在旧上海,一位无权无势的演员火了,势必被盯上。
筱丹桂也不例外,她被张春帆盯上了。
张春帆是上海剧场老板的走卒,称霸越剧界。
他豪掷千金,追捧筱丹桂,还以她的名字成立了“丹桂剧团”。
筱丹桂把握时机,接连出演了英姿飒爽的樊梨花、不畏强权的孟丽君,娇媚如水的杨玉环……
在张春帆的包装下,筱丹桂迅速红透上海滩,摘下“越剧皇后”的桂冠。
彼时,筱丹桂不过20来岁,成功的光环差点让她迷失。
她太年轻了,还看不透张春帆的别有用意。
张春帆从来都不是什么戏迷,他对她好,只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他把筱丹桂当成摇钱树。
筱丹桂走红后,只要她演出,必定场场爆满。
伴随而来的,是巨额的演出收入,大部分都落入张春帆囊中。
后来,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的趣味,赚更多的钱,张春帆逼着筱丹桂表演《马寡妇开店》《姐做媳妇妹做婆》《潘金莲》等“风流”剧目。
筱丹桂不肯,他就拳打脚踢,打到她点头为止。
第二,他把筱丹桂当成满足私欲的工具。
筱丹桂年轻美丽,身段柔美,张春帆自然不会放过。
他用强硬的手段,胁迫她,霸占她。
筱丹桂屈服于他,却得不到名分,甚至见不得光。因为张春帆早有家室。
后来,张春帆为了自己方便,硬是让筱丹桂搬进张家,与他的老婆共处一室。
筱丹桂在张家的身份不明不白,经常被张春帆的老婆儿子辱骂,就连下人都能欺负她。
更让筱丹桂崩溃的是,张春帆给她定下很多“规矩”,比如平日不许随意走动,演出后台不能有男人看望等。
她没有丝毫自由,成了他的囚徒。她想逃,可一个没有背景的女子,又如何逃出黑势力的魔爪呢?这是时代的桎梏,她逃无可逃。
1947年10月5日,筱丹桂去看电影,遇到导演冷山,便交谈多时。
张春帆得知后,一口咬定他们关系不正常,回到家中对筱丹桂一阵拷打。
10月7日,张春帆用“霸王请客”的手段,把冷山揪到家里,让他跪在香烛台,跟筱丹桂一起赌咒发誓。
隔天,张春帆甚至用下流的词汇,对筱丹桂冷嘲热讽,逢人便说筱丹桂与冷山的“私”情。一时间,流言四起,满城风雨。
筱丹桂百口难辩,气倒在床。她对前来探望的好友说:
“为了这点小事情,闹得这样天翻地覆,做人还有啥味道,看来我只好走马樟花的路了。”
马樟花,人称“越剧皇帝”,21岁时因被诬蔑而郁愤离世。
好友以为筱丹桂在说赌气话,宽慰了好一会,便离开了。不曾想,筱丹桂是认真的。
10月13日,筱丹桂吞下一整瓶“来沙尓”。弥留之际,她咬破手指,写下8个鲜红淋漓的大字:“做人难,难做人,死了”
一代名伶筱丹桂,就这么含恨离去,年仅27岁。
故事到这里,仍不是结局。
筱丹桂一死,在上海激起千层浪。
一些剧团排出以她为蓝本的剧本,用舞台形象揭露越剧界黑恶势力,抗议迫害艺人。
与此同时,300多位越剧艺人在报上集体发表声明,控诉张春帆的罪行,势要为筱丹桂讨回公道。
张春帆被扣上罪名,上了法庭。可兜兜转转,张春帆被关了不到两个月,还是被无罪释放。
一时间,舆论四起,众生喧哗。
筱丹桂走了,可围绕她展开的“剧场”,却在上海滩演出许久,生生不息……
筱丹桂的死,折射出那几十年间,活在上海的女艺人的典型悲剧。造成这种悲剧的,也不是只有张春帆一人,更是时代的桎梏。
筱丹桂走的时候还太年轻,只有27岁。如果她能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看到1949年之后的曙光。很遗憾,她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筱丹桂的故事,是上海滩艺坛历史的一个悲剧。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黑暗时代的挣扎和无助。她的天赋和努力使她成为了越剧的明星,但同时,她也成为了那个时代黑暗势力的牺牲品。

她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悲剧,更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艺人的残酷对待和不公正待遇。她的遭遇,激起了公众对艺术界黑暗面的关注,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反思和抗议。

筱丹桂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她的才华和悲剧一直被后人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