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1月5日,南部战区于南海展开例行海空联训。此前的1月3日到4日,南部战区已展开例行海空巡航。相关信息中,一个词汇值得关注:例行。这一词汇表明,解放军相关行动并非临时性举措,而是常态化、将周期性进行。这一常态化过程,是解放军持续增加区域实控的过程。美菲在相关海域挑起事态,便要承受在相关海域话语权、存在感减弱的后果。解放军3日-5日在南海接连行动之际,美菲此前号称美军将出动航母编队的联合巡逻大幅缩水。这一缩水体现在三方面。

一,美军航母并未出动。此前号称卡尔·文森号航母在内的四艘美舰将参与联巡,实际仅有一艘美军驱逐舰参加。美方声称原定参演的舰艇被调派负责其他任务。联巡时间也由预定的3天缩减为2天。二,演习科目缩水。美菲原定进行通过演习,也将进行通信、跨甲板、联巡等科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美军主要舰艇的缺席,相关科目均未能进行,美菲舰艇仅展开了通过演习。三,联巡范围缩水。相比于去年11月底的美菲首次海空联巡,此次美菲联巡范围上大幅缩减,区域主要涉及马尼拉湾以西的菲周边海域,同仁爱礁所在的南沙群岛海域相距较远。

除此之外,开源信息表明,1月2日菲方一艘疑似要前往仁爱礁补给坐滩船的船只,中途发生折返,未再前往。菲船上次前往仁爱礁海域补给坐滩船是在去年12月10日,中国海警船对菲船实施执法,对执意擅闯的菲船发射水炮,菲船受损。同日,中菲船只发生擦碰。此次事件发生后不久,中菲外长通话中中方向菲方明确指出,局势已处在十字路口处。菲方伙同外部势力生乱生事,将面临中方坚决反制。12月10日至今超过25天,菲船只未再进行强行补给动作,这一时间长度已超过2023年菲船约每半个月实施擅闯的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菲规模缩减的联巡动作,中国海军舰艇同步实施伴航。菲军方声称,中国驱逐舰合肥号、护卫舰黄山号在菲美军舰会合过程中实施伴航。中国军舰对菲舰发出的无线电内容未做回应。从政治局势而言,南海是区域各国共同的南海,域外势力的美方应尊重各国的区域话语权。区域各国在促进协商处理事态,美方不应插手破坏。从军事形势而言,随着中美整体国力、海军实力差距缩小、形势逆转,美国越来越难在南海搅动纷争。这一点在中美博弈的多个区域已有体现。

去年9月14日,美国试图借纪念仁川登陆名义在黄海海域进行大规模军演。中国军队在黄海周边海域展开系列军事行动,美军军演较其宣传口径大幅缩水,进行5小时而后结束。类似的情景在今年1月3日-5日的南海海域再次发生,美军航母缺席,中国军舰伴行实施联巡的美菲军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到,从2016年以来,南海区域军事形势日益发生变化。2021年-2022年美军核潜艇海底撞山、舰载机坠海加速了这一进程,2023年美国难以在南海操纵局势的表现更为突出。菲律宾破坏局势的动作,东盟没有其他国家响应。

美菲此次联合巡航原本是美国鼓动菲方扩大挑衅的动作,而在中美间的实质交锋中,美方转变原有规划,使得美菲联巡成为了中方的亮剑之行。也应该看到,南海局势仍然面临着挑战。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实际检验了美国国力的成色,实现了对美西方的去媚化,并在近些年的科技自主攻坚中进一步褪去美西方对外营造的光环。而中方的相关经历、经验,是其他国家目前缺乏的。中方需以更多行动,击碎个别势力不合实际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