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见到朋友,听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的生意不好做了,今年的工作不好找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工作都去哪里了?

大雪过后两周,我去了趟河北农村,村里的雪没怎么化,只有一些小路打扫了,村里人很少,村里大多数都是老人,还有一些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其它人都去了城里买房,住到了城里,因为不买房,孩子没办法去县城好的学校上学,不买房,孩子也没办法娶媳妇。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大量的农村人一下子涌进了城里,这些农村人虽然进城了,可是他们的经济基础并不在城里,他们跟城市的关系就是,自己有一套房子在城里,甚至有些人连房子也没有,他们没什么人脉和技能,城里的工作岗位又有限,所以他们很多人只能去送外卖,跑网约车这一类对技能没什么要求的工作,这么多人挤在一起,造成劳动力过剩,所以大家觉得工作不好找了。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做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很简单,因为他们不会,这又牵扯到一个教育问题,二十年前,大学扩招,大量的年轻人走进大学校门,成为大学生,虽然更多的人成了大学生,可是扩招的大多数人都是大中专生,学校虽然是名义上的大学,可实际上并不能传授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所以后来大学出现一个现象,毕业就失业,学的东西,完全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有些大学办学的目的也并不是传授技能,而是挣钱,打着教育的幌子去挣钱,不停的盖教学楼,盖新校区,说是为了办学,实际为了发展房地产。

这么大数量的大学生,学着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旅游管理,经济学等,他们本以为毕业后能为社会发展献智献策,可结果发现,只需要他们献体力,房地产为支柱,后来又发展互联网,需要的是建筑工和快递员,可是这些年轻人有几个甘心做这种工作,除非他们没上那几年学,所以,上过的学,反而成为他们就业的一个障碍,现实就如此。

几十年前,上山下乡,大量城市年轻人支援农村建设,大量知青来到农村,那时候城市也没那么多企业,更没那么多工作岗位,真是养不住那么大量的年轻人,所以很多人来到了农村,起码在农村有地种,能吃上饭。

如今呢,大量农村劳动力又全挤在城市,而城市的工作岗位又不能完全消化这么多人,所以大家找工作难。这部分人大多数都是一些农村出来的,或者城市底层人口,他们的工作机会也在民企,国企这种情况就好一些,银行效益再不好,大堂经理也能安稳的领一份工资,只要别犯大错,没人会开除他。学生再少,老师也能安稳的拿着奖金,但到了民企,效益不好,很可能就被开除了。

我国的企业有个特点,比如你做农药挣钱,那么我也做农药,你做方便面挣钱,那么我也跟着做方便面,导致企业同质化严重,市场就那么大,所以各领域产量很容易过剩,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只能倒闭一些企业,造成大量失业

比如这个领域没有企业做,很少有人敢尝试,让他去模仿别人,他在行,独树一帜,没有那种眼光,知识产权保护又不完善,所以大家相互抄袭模仿,短时间可能得利,时间久了,问题就来了。
这些年一直在喊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为啥?因为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带动最基层民众的就业,毕竟银行业即使再发达,很多人想进入银行还不是那么容易。这些年也一直喊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为总发展一些低端产业,只会产生一些低端岗位,即使有做程序员的技能可能也无法就业,因为工作岗位有限,多发展高新产业,才能带动更多就业,当然,教育体系也要跟上。

现在的工作难找,说白了就是低端劳动力过剩,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样下去,隐患肯定大,这么多人在城市闲着,也不利于稳定。
早晚有一天,依然会有大量城市人口返回农村,因为城市装不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会提高,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小学教育跟城市的小学教育差别大吗?不大,但是现在,城乡学校发展差距很大,以后教育发展的趋势,就是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大量的农村产业会发展起来,便利的公交车,物美价廉的超市,设备齐全的乡镇卫生院,同时也会发展大量企业,让大家在农村也能安心就业和生活。

发展新农村,让农村有产业,有保障,有教育,有医疗,那样一切才会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