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王鸿远,用不一样的视角洞察真实教培生态!

以后校外培训机构发布合规名单,不会再是非“黑”即“白”了,也可能出现“灰”名单。

这个“灰”名单是怎么回事啊?

最近,十堰市茅箭区就发布了一份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灰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十堰市还专门对“灰”名单机构做了解释:

就是已取得培训资质,但目前尚未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在全国校外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上架及售卖相应培训课程,未接受全流程监管;

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取得办学资格证,但是还没有接受资金全流程监管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非学科类——艺术类培训机构。

其实,“灰”名单最早报道的见于2018年——东莞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时提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东莞提出将公布“三色”名单,整改后规范机构灰名单,也就是当时的灰名单指的是黑名单机构整改后在转化成白名单前的过渡,直到今天东莞仍然沿用灰名单机构这个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曾发布9家灰名单机构,之所以进入灰名单机构,主要是在整改期,当时黑白名单尚未公布,灰名单就被公布出来了,可见当时有重视。

如今在2024年新年伊始,灰名单又被提及,但是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的是关于合规的整改,更多地在于办学资质方面的,现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核登记过渡期已过,但是资金监管流程又没有完全覆盖的情况,灰名单机构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资金监管过渡的又一时期。

按着合规的流程,办学许可证的办理,对于机构来说,一向是高成本的存在,需要选址,装修、消防检查,教育主管部门现场核对等等,无形中给机构成本的压力加大。

而资金监管方面,除了监管保证金(押金)各地规定的实缴10-30万不等外,校外培训机构还要面临预付费的监管,尤其是最近各地都在推进的“先上课后付费”等制度,无形中给合规的机构带来不小的现金资金流压力,如今灰名单的出现也给很多非学科机构带来“喘息”的机会。

按照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各地已有9.3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进入资金监管,事实上,随着教培行业大部分转型非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远非9.34万家,尤其是在今年过渡期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大概率都会进入“灰”名单时代。

2023年,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是合规的元年,但是2024年,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进入了监管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