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杂曲说是清代,实际上只是清代一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无名氏先生收集整理的,出自何时不可考证。按照惯例被命名为《不知那一句话儿把你来冲撞》,看整首曲子的风格大概率出自元代。
以下为杂曲全文。
冤家呀,小妹子又不知那一句话儿把你来冲撞,
逢人前对人前,你说道再不把咱家的门来上。
想当初我和你未得手的时节,
你说: “如渴思浆,如热思凉,如寒思衣,如饥思食。”
在我的跟前说,姐姐又长,姐姐又短,
你把那甜言美语来哄我。
到如今得了手,便高飞远举,远举高飞。
倒说道: “不来了,不来了!”在人前装模作样。
负心的贼!可记得月下星前烧香念咒,
曾问道: “冤家呀,改常时不改?”
曾记得你回言说: “姐姐呀,我就死在九泉之下,永不改常! ”
一时间听信了,才把终身来许了。
谁知你负义忘恩,大胆亏心,
短行的冤家,倒另寻了一个婆娘。
凭着你那妙人儿纵然就妙杀了,
则怕不如我小妹子的心肠来也,
怎知我行里坐里茶里饭里眼里梦里醒里醉里想得好慌,
冤家自家去思, 自家去想, 自去度量。
啊呀!谁人的理短,谁人的理长?
冤家,你睡到半夜里五更头手摸摸胸膛自家去忖量。
啊呀!还只怕冤家的理短,小妹子的理长!
是不是很有趣?简单的大白话,把追“姐姐”之前的舔狗状态和追到手之后的负心汉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拿负心汉的忘恩负义跟自己的痴心一片做对比,“我”行里坐里茶里饭里眼里梦里醒里醉里,都念着这个负心汉,而负心汉却另寻了一个婆娘。至于还有一处对比,是“我”与另一个“婆娘”的对比,对比结果让负心汉自己去思,自己去想,自己去度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