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派出所融入红岩精神去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81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渣滓洞、白公馆、烈士墓……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红岩文化景区年均接待各地游客1000余万人次,涉旅纠纷多,但融入红岩精神的红岩派出所树立“工作越靠前,辖区越平安”理念,采取“联、排、管、调”工作法,及时将涉旅纠纷化解,让景区好“枫”景消解群众心“游愁”。2023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81起,化解率达98%,矛盾纠纷警情连续三年环比下降。
服务端口前移红岩民警一心为民守护
去年夏天,一位外地游客周先生搭乘网约车赶到白公馆后,将一个包遗留在后排座位,大约过了20分钟才想起,便向该网约车司机联系,虽然该车司机发现并保存好周先生的包,但他正在渝中区区域营运,若要专门送包到沙坪坝区,就需要周先生给付费用,两人就费用发生分歧。无奈,周先生就向红岩派出所求助,该所民警随即调解,最终,双方就费用达成一致意见,没多久,周先生就在白公馆拿回自己的包。
该所民警杨德群告诉记者,他们经常调解游客与游客之间、游客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红岩派出所辖区覆盖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魂陈列馆、白公馆、渣滓洞、戴公祠、梅园等所有位于歌乐山的红岩文化景区,集景区管理、社区治理、交通组织、打击破案、服务群众等多项工作职能于一体。时刻把“红岩精神”体现到忠诚履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上。
曾经有一次,两个游客为停车也发生了纠纷,一个游客开门时,用力过猛,将临近的一辆车门擦伤,双方就赔偿金额发生争执,该所民警巡逻时发现,随即释法说理,劝导双方用简单方式快速解决,又将保险公司的赔偿额范围说明,于是,又一个纠纷迅速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除了旅游纠纷,辖区的其他纠纷,该所也快速反应,保持处警的高效。辖区退休职工李大爷与原单位有矛盾,一直住在白公馆旁文物房,一日三餐靠单位保障,却拒绝腾退公房,双方较劲多年,常闹得不可开交。2022年6月起,红岩派出所民警不厌其烦做工作,半年时间调解40余次,用汗水融化了坚冰,2023年初,老人心结终于化解,主动腾退房子,由单位免费提供房屋给李大爷住到终老。3月8号,李大爷搬进了新房,民警也在不断兑现承诺,承诺继续照管他。此事处置妥当,得到了红岩联线负责人的认可,为此专门给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送去感谢信和锦旗,李大爷也自发地给民警送来了锦旗。
榜样的力量无限,目前,红岩派出所矛盾纠纷融调解模式已在沙坪坝区全面推广,共设立“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45个,今年以来,沙区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万起,涉及当事人2万余人,涉及金额1.07亿元,实现了调解率、成功率、满意率“三上升”。
“联、排、管、调”融调解
昨日,该所民警向记者诠释了“联、排、管、调”融调解的具体运作模式。
融进力量“一站式”联动。即党政牵头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共建,搭建红岩景区治理联勤平台,将公安、法院、司法、社区、公证、律所等部门纳入景区大调解体系,打造景区“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形成“调解站吹哨、各部门报到”的工作格局,提供矛盾纠纷多元、专业、一体调解服务。
融合方式“早小快”排查:依托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通过对110警情、视频监控、数字地图、消费数据等分析,重点就消费、驾乘、交通等矛盾纠纷线索进行数字警务“线上查”;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上门入户、巡逻防控的重要工作内容,部署“渝警骁骑”定点值守、绕线巡逻,及时发现道路拥堵、交通事故、乱停乱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即基础工作“实地查”;社会力量“深入查”,发动辖区物业、网格员、导游、客运司机、治安积极分子等成立300余人的“红岩义警队”,拓宽信息来源,实时收集景区社情民意和深层次情报信息,今年以来,及时发现调处景区各类矛盾纠纷苗头1123条。
融通机制“闭环式”管控:组建作战单元“前端”,组建由“公安+文旅+交通+城管+市场监管”形成的最小作战单元,对日常巡检中的矛盾纠纷靠前分流、现场调处;优化联调处置“中端”,1名民警、1名专职司法调解员常态驻站办公,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初次调解不成的,以派单形式进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环节分流处理,或引导进入司法兜底程序;完善跟踪反馈“末端”,建立周研判、月考核、季会商制度,动态掌握调处进度,综合研判后续处置。
融汇措施“多样化”调解:定点调,民警和专职司法调解员每天进驻调解站,即时受理游客反映的矛盾纠纷,并根据接处警、巡逻发现需要,随警赴现场“出诊”调解;预约调,根据涉旅纠纷的类型,即时联系文旅、交通、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让游客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上门调,设置“红岩流动调解桌”,将调解桌搬到景区内、游客前,随时随地对涉旅纠纷进行前置调解,让游客少跑路;“无声”调,利用“红岩无声警务”的独特优势,为聋哑游客提供手语调解服务,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关怀备至;“云上”调,开辟景区“云上调解”平台,接受游客网上“问诊”,即使离开景区事发地,也能做到异地调解。
护航平安建设红岩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在红岩派出所,每名新警都会由老民警带着完成一趟特殊的游学之旅——一边参观红色景点、瞻仰烈士遗物,一边由老民警向新警讲解红岩先烈们的革命故事,接受红岩精神的熏陶和教育,这是该所每位新警必修的“入警第一课”。如今,红岩派出所每位民警都是红岩故事的讲述者、红岩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该所警员发扬红岩精神,服务游客和辖区群众。
2023年4月10日上午,红岩派出所发起组织的“红岩市民”义警队伍在红岩魂陈列馆前集结,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服务越靠前,群众越方便”,为实现“警随人动”,该所在渣滓洞、白公馆景区人流密集处,设立了集秩序维护、交通疏导、纠纷调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红岩警务站”,并在站内配备了雨伞、急救包、轮椅等用品,及时提供警务咨询、临时身份证明办理等20多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群众,被网友称为“温暖港湾”。
因辖区面积较大,景点多且分散,该所集中精干力量成立了红岩青年巡防队,推行“景中有警”网格化巡防模式,定时定点开展无人机空中巡逻,立体掌握景区治安动态。还主动策动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协同景区、街道、高校发力,组建了这支由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热心市民、景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红岩市民”义警队伍,实现协同共治、平安联创的管理格局。从此,红岩景区里到处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背心的红岩义警的身影,他们或在路口疏导交通,或在景区入口维持排队秩序,或跟着民警一起巡逻,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成为红岩景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回暖,歌乐山上游客数量猛增,各个景点每天都要接待大量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黑导游、黑车司机等问题也开始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为了守护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红岩派出所创新推动开放式景区治安、交通同步管理以及党政、社群、企事业单位联勤综合治理新模式,牵头开展景区综合治理,摸排各类矛盾风险隐患。
2022年以来,红岩派出所累计联合辖区行政执法部门对32起涉嫌勒索、欺诈游客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共处理景区黑车、黑导游等违法人员41人,整治安全风险隐患90余件,有效维护了景区正常秩序,受到市民游客一致好评。
记者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