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这是当代中国崛起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招。

如果不加入WTO,我们就没有公平参与经济竞争的机会,就无法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就不可能会有现在与美国面对面掰手腕的实力。

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

正是美国人自己,亲手积极促成了中国加入WTO;

正是美国人自己,亲手把中国拉进了世界经济体系。

美国人如意算盘打得精,本来想大小通吃,一超独霸,却万万未曾料到,曾经贫弱的中国竟然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就成长为了“美国不可战胜的对手”。

一切都要从苏联解体谈起。

1991年12月16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宣告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

苏联解体对当时的国际社会最大的冲击就是:没有了苏联的庇护,原社会主义阵营留出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权力出现真空,必然会有权力试图填补真空,这是国际政治亘古不变的铁律。

对美国和欧洲来说,这些权力真空,就是它们孜孜以求的肥肉,但是,在如何收割原苏联势力的问题上,美国与欧洲产生了分歧。

多说几句美国与欧洲的历史纠葛。

几百年来,欧洲一直是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英、法、德、俄、意、荷、西等国主宰了全世界各民族几百年的命运,直到二战结束后,欧洲才将霸权移交给大洋彼岸的美国。

可霸权旁落并不是欧洲心甘情愿的,它们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

欧洲不是对付不了美国,欧洲是对付不了美苏联手。

苏联的存在是美欧亲密关系最深刻最坚固的底蕴,现在苏联已经不存在了,欧洲当然会有联合起来重返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图谋。

单挑干不过美国,欧洲试图走一体化的道路,首先团结自身的力量。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府也主动向欧洲靠拢,着力加强俄欧关系,对德法的要求几乎是无条件满足。

一旦俄罗斯与欧洲联合起来,那就是整合完毕的欧陆霸权,对美国、英国、乃至中国,都是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和欧洲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欧洲想的是削弱俄罗斯之后再联合俄罗斯,美国则必须挑动欧洲与俄罗斯对立,瓦解可能的俄欧联合。

必须承认的是,美国冷战一代的政治家还是有狠人的,困局之下,他们将破局的方法瞄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只要谈起1990s的中美关系,很多国人就咬牙切齿,“银河号危机”、第二次台海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大恨遗恨难消啊。

这种观点对不对?对,但是不全面。

中美激烈冲突的另一方面,是美国准备将中国全面纳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以牵制欧洲的崛起。

在如何处理苏联解体后的中美关系这个问题上,美国政治精英们很明显地分为了两派。

一派秉承传统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老观念,敌对中国。

在他们看来,既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就必须除之而后快,中国崩溃乃至解体符合美国的利益。

中国的潜力非常巨大,如果不趁着苏东剧变余波的机会彻底击垮中国,后患无穷,美国政府应该想尽办法达到这一战略目的。

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就是美国国会为数不少的死硬分子。

另一派则着眼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大格局,希望拉拢中国,牵制欧洲与俄罗斯的联合。

在他们看来,既然无法直接阻止欧俄联合,那就应该将中国纳入世界体系,只要中国的力量增强,就可以削弱欧洲的挑战。

同时,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后,走美国的民主化道路势所必然,政治体制也必然会向美国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美国还可以通过中国经济的增长获取巨大利益,从而拉开与欧洲的经济差距。

至于中国崛起可能形成的挑战,美国政治精英们的判断是:

1,中国不可能崛起得那么快。

2,用瓦森纳协议卡住中国高科技的脖子。

只要在高科技领域依然保持优势,中国的挑战就不足为虑,当初怎样打压日本,以后就怎样打压中国。

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就是克林顿总统及美国政府台面上的行政官员。

搞政治,从来没有一劳永逸,从来没有只赢不输,有的只是利害比较。

在当时的时间点,对美国来说,扶持中国明显利大于害。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中美两国之间非常奇特的景象。

一方面,“三大恨”层出不穷,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接连不断。

另一方面,中美经济贸易额却不断地攀上新高。

美国的态度是如此,那中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