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邻村种植的黏大米,雇用本村村民,制作黏豆包,线上线下联系销路,蛟河市前进乡静安村实施“订单+制作+销售”模式,黏豆包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百年“老味道”变成了富农增收的新产业。
冬闲时节,记者来到静安村黏豆包加工厂,加工车间窗明几净。5个村民戴着口罩穿着围裙,正围坐在长条桌前,包着大黄米黏豆包。每个黏豆包重量约55克,统一塑封包装。黏豆包还有黏大米面的,并专门研发了无糖型黏豆包。这个传统手工作坊里处处彰显着精细化的加工方向。
谈到成立黏豆包加工厂,静安村党支部书记张秋丽打开了话匣子。近两年来,前进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法,鼓励各村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通过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可是静安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发展产业没有资金投入。乡党委和政府经过多方考量,加工黏豆包的想法应运而生。
前进乡黏大米种植面积为20余公顷,年产黏大米120吨,主要分布在义气岗子村、额勒赫村、团山子村、八里堡村。当地村民还有种植红小豆的传统。
原料充足,冬季农闲人工不缺,黏豆包投入小、风险小。作为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黏豆包深受人们喜爱,销路不愁。
于是,在前进乡党委和政府的倡议下,静安村在2022年开始尝试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张秋丽跟几个村民入股,村集体不投入,销售利润1/3归村集体。通过一个冬季的小打小闹,村集体增收近5000元钱。
2023年入冬之后,静安村成立了黏豆包加工厂,全部由村集体出资,投入了1万元钱,购买了真空打包机、大黄米、黏大米和红小豆等加工原料和工具,雇用本村农闲妇女,开始制作黏豆包。
“我家种了半垧黏稻子,每年产黏大米近万斤,基本都是直接卖给了经纪人。2023年,静安村在我这里订购了3000斤黏大米,比粮店给的收购价单价高出5毛钱。”八里堡村村民白学东说。
静安村在卫生等各方面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安全,精选后的黏大米、大黄米、红小豆,经过浸泡、磨豆、揉面等十余道工序,每个工序环环相扣。
绿色、原生态、无污染,是前进乡农产品的标签,也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前进乡党委和政府领导帮助联系销路,转发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每天订单源源不断。
现在,静安村黏豆包厂每天可生产黏豆包一二百公斤,一个生产季带动十余名农民就业,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当天生产的豆包基本售空,七成以上发往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富民产业,前进乡将继续加大力度培育‘一村一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前进乡负责人说,如果效益好,乡里要上争资金,在静安村扩建黏豆包加工车间,新建冷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