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毛主席告诉同学们:其实无字之书就反映了两个字,而这两个字,是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了解的!
无字之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又到底反映了两个什么字呢?
原来,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时,非常想了解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因此,他便想到了游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所谓的游学,当时多指一些落魄文人,给人家写几个字或几副对联,以此谋生。
这种行为,说好听些叫游学,说的不好听些,就是变相的行乞了。
因此当时就有人认为:这是落魄文人放不下斯文的架子,不愿从事正当劳动的心理在作怪,这简直就是“打秋风!”
而当时的毛主席,对这种认知是完全不赞同的。
他认为出去游学,不但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农民,更能了解各地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而这些宝贵的知识,都是课堂的书本上没有的。
因此,毛主席就经常对同学们说道:“我们读书,不但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而无字之书到底反映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直接反映了群众,只有读了这本无字之书,我们才可以了解群众,了解社会实际!”
从毛主席对同学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无字之书反映的两个字就是——群众。
后来学校放假时,毛主席就约上好友,以身无分文的游学方式,去阅读这本课堂上没有的无字之书,去了解当时的广大群众,到底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毛主席穿着一双草鞋,带着简单的换洗衣物,利用假期时间,对宁乡、安化等5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他返回学校后,对这次调查写了许多笔记,而这些笔记,又在师生间广泛传阅。
看着毛主席步行千里、以游学的方式写下的真实的、宝贵的笔记后,大家都夸赞他: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素材来源:伟人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