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王宇

解放牌141汽车,边三轮军用摩托车,还可以具体到嘉陵600绿色边三轮,这些都是王老兵当兵时在部队营区可以看到的军用装备。

那时候步兵团的全名还叫摩托步兵团,简称“摩步团”。摩步团,看起来是摩在前面,其实是以步兵为主。当时因为经济还在发展过程中,部队的装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发展,即便是解放141这种很老旧的汽车,当时我们团也就那么几十台。

记得当时团里组织到西昌外训,每个连队只分配到一台汽车用来装物资,而人员全部步行开进,从烈士墓营区走到火车站去坐闷罐车。

而执行一些需要机动的简单任务,则只有采取另外一种交通工具,那就是边三轮。

边三轮摩托和普通摩托又不一样,虽然都是摩托,但其功能和作用却是普通摩托所不具备的。这种兴起于二战的军用装备,凭借其功率大、速度快、启动快、装载多的特点,成为作战部队官兵,尤其是前线官兵最喜欢的运载工具。

在1969年冬天之后,部队意识到必须要大力研发这么一款装备,当时由上海摩托车厂承担研发和生产任务,通过三年的时间,在1972年终于制造出我们第一辆具备大功率电启动功能的摩托车样车,这台车被取名为东海750型军用边三轮摩托车。

如果开过这台车的老兵们肯定还记得,这台车性能很好,采用了当时很少见的四冲程大功率发动机,所以车子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20码,更牛的是,这台车的启动方式是电启动兼脚踏启动。这和当时其它摩托有本质的差别。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加速度,伴随国家经济越来越好,部队装备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而边三轮这种经济实惠又功能强大的运载装具也很快在部队铺开列装。

除了解放军,武警部队也装备了很多,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很多以前的警匪片中都可以看到戴着头盔,拿着微冲,坐着边三轮缉拿犯罪嫌疑人的镜头。

而当时在部队当兵,王老兵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通信连的一位负责给全团各营送报纸的二级士官,每天都会骑着这样一辆边三轮,穿梭在各个连队。

而王老兵也坐过这种边三轮,总的两个体验就是,风大,屁股颠,根本坐不稳,要是在冬天坐这种边三轮,那可真的是拉风。

估计鼻子都要被风吹扁,鼻涕都要吹出来。

可我们当时确实也没见到有人能开着这种边三轮上街兜风或办事的,而且还穿着军装戴着墨镜,这种情况估计只有在上个世纪的一个特定时间或一些地方才有吧。

话说,你们开过或坐过这种军用边三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