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这篇文章写给对贷款买房有抵触的小白,以及虽然接受贷款买房,但心有不甘的新手。

老一代人观念陈旧,你问十个老年人,十个都会反对贷款买房。他们觉得贷款买房是为银行打30年工,贷款是沉重的负担。

这种观念在年轻人中也广泛存在,老胡经常看到网上有人抱怨,甚至认为按月还贷是被银行割了韭菜。

老胡认为有必要给买房小白科普一下银行贷款的理念.

先说结论,老胡的建议是:在不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贷款。

这句话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要贷款买房。

1、由于能从银行得到资金支持,使原本买不起房的人能买到房,使原本只能买小房子的人能买到更大更好的房子。

举例:2023年小张手里只有150万,在北京城区是买不到总价150万的房子的。如果小张向银行申请贷款250万元,预算就可以达到400万,而400万是可以在北京城区买到房子的。

2、能够在房价上涨之前锁定房价,提前上车。
举例:某套房2010年报价200万元。当时小张手里只有100万存款。每年能攒10万块钱。小张如果不贷款,要再攒10年钱才能凑够200万,等他攒够200万元,时间已经到了2020年,这套房至少应该800万了。
如果2010年时小张肯向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就能拿下这套房,并享受到丰厚的回报。

3、贷款买房可以借助财务杠杆放大投资收益。
举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注:仅为说明原理,不考虑还款利息等次要因素)

小张和小王各有500万存款。
小张全款500万买房一套。

小王拿500万当首付,贷款500万,买了一套1000万的房子。

过几年房价涨了20%,

小张的房子涨到600万,增值100万。

小王的房子涨到1200万,增值200万。

同样500万的本金,小张赚了20%,小王赚了40%。

这就是财务杠杆的作用。

读这篇文章的人多是新手,老胡遇到过太多“过来人”向跟老胡感慨:

“当年我全款买了一套房,那时也没有限购,要是贷款买三套房,我现在就财务自由了”。

第二,要尽可能多贷款,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收益放大作用

第三,贷款多到什么程度呢?

多到要影响一定的生活质量,但不要显著影响生活质量。换句话说,要给自己一点还贷压力,不要让现在的生活太轻松,但压力不要过大。

以前一年出国度假三次,背上房贷后只能出国度假一次了,大致就是这个程度,也不能让压力大到连去趟天津都要算计算计,那就过了。

因为收入是逐渐增长的,而贷款月供是锁定的。现在感觉经济压力大,过几年就觉得压力不大了,再过几年就几乎感受不到压力了。

最近北京房贷年限恢复到30年了。30年前是1993年,大家想一想那时的房价、物价和收入水平。1993年月供1000元对当时的中产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到2003年,还1000元月供就很轻松了,到2013年,1000元月供可以忽略不计了,何况是2023年的今天。未来也是同样道理。

老胡之所以建议预留这个“还款压力提前量”,就是为了将财务杠杆尽可能放大。为了将来获取更高的收益,在年轻时吃一点小小的苦,是值得的。

说到“吃苦”,老胡想说一点题外话。现在不少年轻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某些所谓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人,的确存在“年轻时及时行乐”的观念,不攒钱,不买房,周周光(不是月光,因为按周或双周发工资)。个别中国人移民到了西方国家,试图彻底“融入”西方社会,也模仿当地人的样子,不攒钱,尽情挥霍,等到了三十多岁成熟懂事了,拉家带口时才发觉租房真是麻烦,羡慕身边那些早早买房置业的华人,后悔年轻时没攒钱买房。

老胡说的都是真人真事。文化这东西是根深蒂固的,移民到了国外尚且很难改变,何况生活在中国。

年轻时贪图享乐,人到中年时极大概率会后悔的。有钱难买“早知道”,世界上最贵的就是后悔药。

贷款买房学问大,各位如有贷款买房计划,可加微信向老胡咨询。

欢迎关注公号 胡说房市, 高屋建瓴解答房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