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到文华殿附近,申时行总是不由自主地心绪不宁。
文华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1574 年,垂髫少年万历在这里挥毫写下“责难陈善”四个径尺大字送给申时行,真诚希望申先生随时规劝自己的过失,提出有益的建议。转眼 13 年过去了,申时行尽心尽力,期望值却远未达到,这让他深感不安。
岂止未达到,万历十五年(1587),申时行发现,被径尺大字浸润多年的情怀和理想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历史的天空中越飘越远。当年的乖孩子万历一次次用行动告诉朝臣,他烦透了经筵和临朝。作为内阁首辅,申时行又伤心又无奈,他管不了皇帝,只能写诗自责:
- 王师未奏康居捷,农扈谁占大有年?
- 衮职自惭无寸补,惟应投老赋归田。
牢骚归牢骚,自责归自责,一旦进入政务频道,首辅大人的责任感依然会压倒一切。
面对“上下否鬲,中外睽携”于的困局,申时行穿起调济折衷的外衣,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慈眉善目、滚瓜溜圆的和事佬。
调济折衷就是降低标准。当和事佬就是调和阴阳。说白了,就是寻找人们口头上公认、道德文章推崇的理想和不能告人且自己也不承认的私欲之间的契合点,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