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篇分享,我们谈论的是一个老朋友,在2023年我们曾经提及过他们家的雅典娜和宙斯Elite,这便是和声力,本以为前两款叫好叫座的大耳便是他们在2023年的全部作品,未曾想到了年底主事人老郭竟然还是拿出了第三款作品,名曰Black Hole,也就是黑洞,和雅典娜宙斯一样,依旧是一款口径50mm的动圈大耳。我不太了解的是,黑洞这个命名和先前的古希腊神灵命名逻辑有什么关联之处,反正型号嘛,不用去特别在意,纯粹从使用和搭配上,说说试玩了半个多月以后,我对这个耳机的一些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洞的官方售价并不高,只有不到600,可能也是和声力目前最便宜的大耳产品,甚至低于雅典娜,很明显这是一款入门级别的产品,黑洞也和雅典娜一样,没有使用家族式的手提箱,而是用了较为常见的硬纸盒包装。才子是比较实用主义的,对于手提箱没有额外要求,反正之前的波塞冬、宙斯Elite我都是用普通耳机收纳包存放的。黑洞这个耳机的技术参数也和先前几位大哥们类似:32欧阻抗,110dB的灵敏度,而振膜材质方面,则源自宙斯Elite的技术下放,采用惰性三明治结构悬边和碳纤维纸生物膜片球顶单元,以及第二代M型泄压声学腔体,航空级铝合金后盖。从这些官方宣传的资料来看,黑洞从技术上算是一个缩水版的宙斯Elite,耳机的颜值是和声力的一贯风格,就不赘言了,唯一比较新颖的是头梁两侧大马士革钢一般的花纹,佩戴方面和雅典娜类似,比较轻巧,整体来说即便不开声,黑洞本身都透露出非常浓郁的家族特色,但是最重要的声音风格上,则是全新设计的:黑洞并没有走古典路线,它是一个更偏向于人声、流行、爵士、摇滚等各路通俗音乐的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机申请到手的时候,恰逢广州展前夕,因为那阵子工作非常忙碌,所以黑洞到手以后,我并没有细听,便直接扔到同期申请到手的飞傲R9旗舰数播上24h煲机去了,差不多十天以后才从机器上拔下来,约200小时中高音量的煲机,也基本把振膜给煲开了。我们注意到黑洞的灵敏度是达到110dB/V的,属于对功率要求很低的那一类,看着似乎便携设备都可以推得好(包括黑洞的原配线材,都是3.5mm原生+6.25mm转接头),实际情况是,从音量响度角度说,黑洞属于非常容易出声的,随便一个小尾巴大尾巴蓝牙尾巴都可以让它大声欢唱,如果碰见不甚讲究的玩家,直接手机3.5mm口直推都没有问题。初听下来黑洞的整体风格是有点金字塔型的能量分布,高频并不是很亮丽,而在中低频方面,拥有较为厚实的能量底蕴,这种风格在手机直推或者不少小尾巴驱动的时候,是占便宜的,因为冷薄的数码声对相对厚实的声底是没啥抵抗力的,换句话说,它的音质下限控制得很好,这是入门耳机必备特质,前代雅典娜之所以大受欢迎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样的定位也造成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入门级耳机的困扰,那就是大多数时候,玩家使用起来是没那么讲究的,拿来驱动它的前端也会千奇百怪。加上传统金字塔结构的能量并不会特别强调个性,因此黑洞在不刺激的前提下,在不同前端上解析力上会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比方说我经常把它插在Switch上玩游戏(因为半封闭结构,隔音不错),那么黑洞的表现其实除了声音定位准确、人声自然柔和以及整体密度扎实之外,好像也没其他特别的优势,即便是玩太鼓达人这类音乐游戏也是这样,其实这就是音源本身羸弱的原因。而如果放在一开始一起煲机的飞傲旗舰数播R9身上做搭配,黑洞的表现又好得要冲破千元级别了,就挺反差。这也是这个耳机自十二月中旬第九届广州耳机展首秀之后,玩家听众对此褒贬不一的原因。讲真如果是个宙斯Elite,你插上Switch去谈听感,估计会被喷,但谁让黑洞卖得便宜呢?这也许就是原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说搭配,除了纯娱乐向的游戏机搭配,正经听音乐的时候,我一般会选大尾巴或者偏解析力一点的小尾巴,或者电流输出上限比较高DAP去听,比方说乐彼的w系列,乾龙盛的MUB1,飞傲Q15,以及德森瑞DTR1+这几个,因为黑洞本身对于纯功率的门槛要求比较低,那么更重要的其实就是前端的信息量是否足够。在这几个前端之外,额外提及两个,其一是水月雨的水解2Ti,这个小尾巴有一定的个性,在中高频上有亮丽但不刺激的表现,也比较细腻,和黑洞稳重的风格有点互补,它可以让黑洞的中高频显得不那么“平庸”,同时不让中低频吸引到更多注意力。从人声的角度说,黑洞的男声演绎是好于女声的,因为中频的厚润会把磁性的嗓音勾勒出来,并且和鼓、低音BASS这类偏节奏的配器无缝融合,但是女声演绎的话,清瘦的人声会容易被背景伴奏抢风头,如果你听许茹芸的一些唱片就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而水解2Ti恰好中和了这个问题,适当弱化了一些BASS,让女声的细腻清亮凸显出来,也让男女声的表现尽量平均一些,个人觉得是比较契合的一个搭配。另外要说的是一个老产品,问世三四年的Oriolus蓝牙大尾巴1795,这个机器的解析力放在现在也是够用的,它没有穿云裂魄的高频,主打的是人声的韵味,搭配黑洞给人的很舒服很耐听的感觉,特别适合听昭和老歌以及港台流行,这种搭配其实有点像buff叠加,特质加倍但是音乐风格上就会稍有侧重,喜欢在冬日周末下午听歌晒太阳的玩家大概会比较喜欢,而追求刺激的一些玩家大概会觉得这样有点老头乐HUFI,我对于老头乐其实是不排斥的,人声算是一种频段有限但音色独特的器乐,“味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说说黑洞这个耳机在台式系统的表现,在广州展上,官方搭配一直都是钰龙的天鹰3,效果自然是好的,流行、爵士都充满了醇厚的韵味,并且在便携设备上稍显黯淡的高频,也被亮化了一点点。在才子试玩的这阵子,另一个相对平价的选择是飞傲的K9 akm,这台机器本身的味道会比天鹰3更直白一些,整体也更明快一点,驱动黑洞的时候,和天鹰3一样,可以将耳机本身宽松的中低频控制得比较自如(这也是台式设备比便携设备强大的地方),一旦低频的速度瞬态控制住了,它的信息量和量感就会让你发现这个耳机其实根本不是这个价位的选手,老郭藏了太多潜力在里面,有人评价黑洞可以背刺雅典娜,这点我是认同的,这也是先前推荐的几个便携前端都是输出电流比较大的原因。整体来说,黑洞会给听众一种偏暖,但张弛有度的整体感觉,人声的磁性,扎实的节奏感,对前端的包容,让人声党完全可以将它作为口粮机去长期服役,能将就,也能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